返回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贶节到来(第1/2页)  地平线上的庄园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浏\览\器\搜索

    \.+\可/以快速找到你在本站看♂的书.+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天贶节的当天,白家寨仿佛变了一副模样,虽然不是什么张灯结彩,但整个寨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红绿绿的绸缎,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月六晒红绿”,这已经是天贶节约定成俗的惯例,据传说与唐僧取经有关,当年高僧玄奘从西天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变成吉利的子。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

    当然,这些都有些穿凿附会了。

    白家寨挂从明末就已经迁到了滇西北,而且白家寨传自尸佼一脉的杂家,‘尊儒道,兼济百家’,天贶节也是传自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订立的官方节。

    “来,来,赖哥,嫂子,小家伙系上长命缕。”赖清带着一家人大早上的来到厅堂,白洋嘻嘻哈哈地迎了过来,拉着赖清的手说道。

    长命缕?赖清有些狐疑地朝着一脸慈祥地看去,她老人家正拿着五彩的丝线正笑吟吟地等着他们一家子呢。

    这是端午节的习俗吧,赖清一时间愣在那里。

    小孩子活泼好动,看到手里的五颜六色的丝线更喜欢的不得了,他挣脱了妈妈的手,飞快地跑到的边,乖乖地伸出自己的双手,大声地叫道“:太,我要系上,我要系上。”

    清脆的童音感染的眉开眼笑的,眯着眼睛说道“:乖孙,太太给你系上。”

    将手里的五色长命缕放到桌上,然后拿起其中的两缕,乐呵呵地给小家伙系在两个手腕上,在白家寨十岁以下的小孩儿,可不分男女,都会收到来自长辈们的双倍祝福。

    赖清出生粤省,白洋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笑呵呵地解释道“:天贶节,系延寿带、续命缕,饮保生酒,这可是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亲自下令,规定的节内容啊。我们这里的续命缕都是长辈们给系的。”

    白洋伸出左手在两人面前晃了晃,赖清两口子这才恍然大悟,都乐呵呵地挤到老太太面前,伸出手,让系长命缕。

    给两人系上长命缕,老太太更乐了,老人不想下山,但住在山上总要挨得住寂寞,可老人年纪大了总想着儿孙绕膝的闹劲,白洋不在的这几年总少不了双生园上的冷清,现在自己叨念的大孙子回来了,而且带来了不少闹。

    “咦,老爷子,怎么不在家?”赖清忽然发现这么重要的子,老爷子居然不在家。

    “去见老祖宗去了,他要为老祖宗们系延寿带,而且他的长命缕也要老祖宗们系。”白洋指着腰间的延寿带解释道。

    原来,寨子里的男人无论年岁大小,只要上面有长辈,必须系长命缕,女人过了六十之后就要系延寿带了。

    “老祖宗?”赖清抓耳挠腮,似乎不知道谁提起过。

    李秀芹却瞪大了眼睛,她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白洋,她记得老爷子昨晚说过自己已经九十岁了,也八十多岁了,哪来的老祖宗?

    “就是我爷爷的太爷爷辈儿的老人,两个是我们白氏一门,一个是李氏一门的,是几个寨子里辈分最高的老人,已经一百一十多岁了,曾经和朱老总打过交道呢,三位老祖宗曾经是蔡锷元帅的贴护卫,蔡元帅病故之后,三人这才卸甲归田。”白洋赶紧解释道。

    “一百一十多岁?”李秀芹以她三十多年的阅历,根本不了解一百一十多岁究竟是多大年纪。

    经白洋这么一解释,赖清也想起来,激动地猛拍大腿,“我也曾经见过几位老爷子,他们经常在九龙溪上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