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一日三报(第1/3页)  替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淮南而来的信使进入帐中后,见帐中气氛有点沉闷,有些紧张。

    他小心翼翼的将怀中的军报递上。

    曹操接过军报,展开看了起来。

    刚看的第一眼,曹操就惊呼出声道,

    “三郎何其速也。”

    曹操惊呼之下,下意识的不再称孙翊为小儿,反而美称其为三郎。

    这封军报上正是奏报孙翊平定庐江的事。

    曹操大为震惊,方才才刚刚收到孙翊的讨李文书,

    现在就收到了孙翊平定庐江的消息,这样给曹操一种孙翊朝发文书,暮则平李的错觉。

    因此曹操才会惊呼出声。

    但很快曹操就反应了过来,并不是孙翊一日平李,而是文书与军报到的时间太巧了。

    当日他离开许都时,许都朝中大事都委任荀彧办理。

    孙翊的讨李文书乃是报送朝廷的,那时孙翊也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许都,因此讨李文书是先送到许都,再由荀彧转呈到官渡来。

    而这封军报乃是扬州刺史刘馥呈报上来的。

    刘馥知晓自己目前身在官渡,且自己离许都前曾下令,有关于军事之事都直送其案前,无须先行递送朝廷。

    因此讨李文书虽先发,却辗转多日,军报虽晚报,却径直快马往官渡来。

    在这个因素之下,造成了讨李文书和孙翊平定庐江的军报一日同达官渡的巧合,以至于一开始让自己以为孙翊一日平李而产生惊呼。

    孙翊虽然不是一日讨平庐江,但从刘馥中的军报可知,孙翊从出征到平定庐江只用了半个月。

    就这个速度也足以配得上曹操的那句“三郎何其速也。”

    随后曹操又细细看起军报上的详细内容来。

    随着孙翊平定庐江,原先被江东方面特意遮掩的一些事也都露出了水面。

    因为庐江已定,遮掩已经没了用处,流传出去反而更能体现孙翊的才能。

    在看到孙翊潜藏形迹,分兵诱敌,奇袭皖城的时候,曹操赞道,

    “三郎得兵法虚实之要,机变无方,无愧为孙子后人,亦无愧父兄之威名。”

    在看到孙翊拿下皖城后宣言,“只诛首恶,不罪旁从”时,曹操叹道,

    “三郎宽纵十数人而尽收庐江全郡人心,识人心,懂权谋,虽年幼,守成亦是无忧矣。”

    最后看到刘馥军报中特地点出的在亲征庐江前,孙翊力排众议,先定庐江时,曹操默然。

    无赞无叹,只是凝眉。

    他对曹丕的训斥还是刚刚发生的事,曹丕如今还在地上跪着。

    孙翊先征庐江这一点,意味着什么,再是明显不过了。

    孙翊识兵法,于战阵之事精通,说明其有名将之姿,但这不足以让他忌惮,至多孙家再出一位孙坚、孙策罢了。

    如今他手下战将千员,其中称为名将者,异姓有于禁、张辽、徐晃、乐进等,亲族中有曹仁、曹纯、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

    乃至小一辈的曹真、曹休都有良好的名将资质。

    更何况他曹操便是这世间一等一的兵法大家,因此自己刚才对孙翊的称赞,其实是更多是长辈对小辈的一种称许。

    孙翊懂得收揽人心,安抚士众这一点说明他为守成明主,但这一点他的儿子曹丕若是做起来,一点也不会比孙翊差。

    而且只是仅仅为守成明主的话,进取难免不足。

    就算生在江东,将来最多只会给自己一统天下带来麻烦而已。

    因此自己才会仅仅是喟叹,叹的是将来江东恐不易下。

    但孙翊在群臣大多支持平叛先山越,后庐江的情况下,在自己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