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苏城泛舟,入青楼(第3/4页)  朝湖剑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又过几日,冬雨飒飒,桑稚与叶绾绾撑着油伞送青衫一行下山,临别时,叶绾绾希望能有重逢之日,桑稚言道:“陈玉知,来日定送你一尊机关鸟!”

    伴随着轰隆炸响,悬山升降梯七零八落,坠于山野之间,这浩大工程炸了实在可惜,多少人力物力毁于一旦,而历史长流便是如此,缝了又拆,拆了又缝,缝缝补补便是百年光景,周而复始,从未改变。

    方之鉴回了十八连环坞,家中有四位美娇娘作伴,他可不想去逛窑子,而青衫欲前往江东,而他却想去一趟西凉,瞻仰甲子刀客的遗迹,故而在山脚下分道扬镳,小魔头火急火燎,只是说了句有麻烦就到十八连环坞找他的话语,便匆匆离去。

    小泥鳅兴许是在盘龙玉中呆久了,这几日要么盘踞在青衫肩头,要么去找小杂毛比试谁不眨眼的时间久,乐在其中。

    江东又称江左,乃是九江与建业一段朝东北的统称,江东文化繁荣、经济富庶,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五郡中以苏城水乡最为突出,兴许是气候湿润,此地的小娘子最是细皮嫩肉,如花苞娇艳欲滴,含羞中还带着些许典雅,乃是比肩扬州之地,文人雅士最喜登舟夜游苏城,再邀上几位红颜知己,瞧一瞧人家尽枕河的美景,甚是风流惬意。

    青衫与道袍一路朝东,登上了小舟,穿过了芦苇荡,终是泛入了苏城之内,船夫是个老大爷,已显老态龙钟之色,使上半炷香的劲儿,便要缓上一缓,陈玉知索性接过了船杆,不断在河中搅起层层浪花,翻涌间推进如梭,小舟疾驰于水面,快过了那些有三四人一同撑杆的大船,老大爷扶了扶斗笠,笑道:“还是年轻好,老头我当年也是把好手,端午日伏龙舟从未输过,只是岁月催人老,一转眼连这小舟都撑不动了,若不是闲在家中无所事事,也不会想着出来透透气……”

    陈玉知一边搅着长杆,一边问道:“大爷,您没个老来伴在身旁共度晚年吗?”

    船夫笑了起来,笑意中有些得意,脸上却是无奈,言道:“还不是嫌那老婆子太唠叨了,这才出来避避风头,你们还年轻,不懂这些柴米油盐的琐事,年轻时觉得情比天高,可以付出一切去相爱相知,可是等时间久了却会发现,你所珍惜的爱情不知在何时,偷偷变成了相敬如宾的亲情,那才最叫人唏嘘……哎,泛舟也好、生活也罢,老头我就是希望可以不忘初心,岁岁年年催人老,虽如山岳般不可撼动,但脊梁可不能被压弯喽,我这出来一趟,便会想念自家老婆子,如此便好。”

    苏城不负典雅之名,划船老大爷随口一言,便让青衫与道袍颇有感触,老大爷问道:“年轻人,这里就算是苏城内了,不知你们要去何处?”

    小杂毛不好意思开口,陈玉知大喊道:“老大爷,不知青楼怎么走!”

    船夫愣了许久,笑着接过了长杆,言道:“呵呵呵,老头子是年纪大喽,要不然也陪你们走上一趟!”

    苏城青楼遍布,记得陆小音曾经说过,当年建业一战举国男儿死伤过半,那些没了依靠的女子只得沦为娼妓,久而久之渐渐成了气候,水乡也成了个烟花之地。老大爷介绍,这城中的潇湘楼最是有名,虽无花魁,但清倌、红倌都有几分姿色,若是运气好还能遇见梳辫倌人,只需花上些许钱银,便可“梳拢”一女。

    两人踏上了沿河石阶,小杂毛袍中小腿有些颤抖,陈玉知瞧出了端倪,言道:“不要慌张,谁都有第一次,放松一些,好好感悟一番!”

    苏城小道邻水延伸,青石、碎石、灰石板比比皆是,妇人蹲于河边石阶淘米洗菜,万家炊烟袅袅,颇有些宁静祥和的味道,两人踏入了潇湘小巷,两边人满为患,拥挤异常,陈玉知对周围那些男子再熟悉不过,巷子内拥挤,若有老鸨和小娘子经过,这些人便会故作拥挤,上前揩油一番,使劲朝前顶去,潇湘楼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