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0章、小个子的春天(第1/2页)  雇我吧崇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谓铁鹰战队,自然就是孟远为了方便这些大明土著的认知,给自己随身军火库中那一百架无人机的统称。

    在上次沿着水泊向山外一路踏勘中,孟远已经将无人机可以巡弋的范围极限进行了多方测试——

    经过测定,将来这一百架无人机的战斗与日常巡查模式,将有两个节点可以选择:

    第一个节点,以向阳城为原点辐射出去,无人机投射范围可在距离山海关六十公里外全部地域内,进行无差别扫射、轰炸或者战场遮断。

    第二个节点,则是顺着水泊一路前出,到达无数山溪汇流成河之处的那个大河源头,以此为原点辐射出去,无人机投射范围则能在距离山海关三十公里外全部区域进行全方位军事干预行动。

    但十分巧合的是,无论是哪一个节点,这一片方圆百里的皇亲国戚的封地中的十多个村寨,正好都处于无人机一百八十公里作战范围内。

    当然,距离越近,无人机滞空时间就越长。反之,无人机对地面的支援就会依次递减。

    但这个短板,对孟远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因为,他完全可以将一百架无人机进行精确计算后科学编组,以十架无人机为一个梯次,一百架无人机就有十个梯次可用。

    十个梯次的无人机,轮番升空,这滞空时间的短板不就一下子都解决了吗?

    所以,现在唯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怎样确保第一时间知道,这方圆百里的封地有事还是无事。

    那么,在这些村寨和燕山余脉中的向阳城两点之间,如何进行信息有效传递呢?

    以烽火为号,这是一种,也是这个时代唯一能够比快马传递,更能尽早尽快获得有事无事消息的最可行方式。

    当然它的弊端和不准确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可靠的,就是以快马接力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但这种方式,就谈不上第一时间了。而且,一旦两军交阵,驿马又如何冲的出去呢?

    所以,最后最可靠也最准确、快捷的,就是直接上无人机了。

    每日一次或者定期巡视往返几次,就能确保这种信息的传递和及时准确的对接了。

    当然代价也是客观的,好在向阳城外的巨大水泊,正好就是一座天然的水力发电站,所以蓄电池不成问题。

    另外,为了便于自己随时掌握燕山余脉四周的情况,同时鉴于这片封地方圆百里的实际问题,孟远于是又当场决定,回到向阳城后,就立刻开始组建早就在他心中酝酿的侦骑营。

    原来受限于人口问题,现在有了这一百八十个选拔出来的补充兵源,侦骑营就可以迅速上马了:

    前期侦骑营不需要太多兵员,从现有的新兵连中,先行抽出三十人作为骨干,然后逐步成熟一批,补充一批,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建营模式,不仅不会影响到新兵连主力兵种的建设,而且还避开了目前人口严重不足的尴尬,又能快速搭建出侦骑营骨架,这也多少让孟远松了一口气。

    三天,很快一晃而过。

    望着原本熟悉,现在看着有着熟悉的陌生感的,经过调教后的二百个自家的青壮汉子,无论是周纲,还是袁云亮、沈云飞等各家各户主事人,脸上的笑容,几乎是每日俱增。

    当然,嘴上说是一回事,眼睛看也是一回事,真正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是真正的另一回事。

    所以,临行时,为了让这些各家各户主事人放心,孟远让李拾柴将他训练过的两百人全部拉出来,当着众人面,先进行了一番军姿展示、方阵操演。

    整齐划一的阵势,令行禁止的步调,以及耳目一新的单兵配合,让见惯了排兵布阵的周纲、袁云亮等人看得两眼发直,赞叹不已,就连被他们重金礼聘而来的那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