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8章 清晰(第2/3页)  从知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得看他自己。

    至于明兰,卫允也完全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成如今的模样,或者说这和卫允一开始的初衷完全不一样。

    一开始卫允原本确实是打算站在永安帝这边的,就好似一开始的时候,他虽然一直自诩中立,可实际上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更加的偏向于永安帝,甚至于可以说卫允已经站在了永安帝那边。

    可后来卫允被推上山西布政使的位置,自永安帝那里接了在陕西推行变法新政任务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卫允绝不可能再对永安帝推心置腹,忠心不二了。

    若是卫允自己主动选择变法,主动上书请旨推行新政的话,便是和世间所有的世家大族都站在对立面又如何,就算是失败了,最后顶多也就是一个死字。

    可自己主动请愿和被人硬推着顶到前边完全是两码事儿!

    卫允并不介意给别人当刀,可前提是卫允自己得心甘情愿才行,否则的话,便是翻脸无情把棋盘都给你掀了,卫允也是做得出来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原本还散发着热气的酒菜都已经凉了,顾廷烨才从愣神之中醒转,望着牢房之中的烛火,脸色苍白如纸,眼中满是悲怆,拿起酒壶到了一碗,却没有喝,而是将其撒到旁边的地上,如此反复三次,一壶酒已然见底,才将最后的一点倒入碗中,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

    就在众人紧锣密鼓的替永安帝一家子操办后事的时候,北地那边的消息也传了回来,辽人犯边是假,周军北伐为真。

    驻兵河间府的张千钧早在月前接到永安帝圣旨的时候,花了十日的功夫准备,又花了十日的时间,一路向北接连攻克数城,已然将燕云之地的两州十四县悉数占据。

    而在太原府的张千重发兵的时间也和张千钧差不多,攻克的州县虽然不如张千钧的多,但却都是些富庶的所在。

    两国之间已然承平数十年,辽人虽然同样在边境驻有军队,可他们哪里料到周人会这么没有任何因由便撕毁两国昔日定下的盟约,掀开站端。

    而且现在自西北调去的黑甲军,从汴京北上的十万京卫,如今应当也已经到了北地!

    满朝文武这才发觉他们都被永安帝给耍了,什么北地辽人南下犯边,侵我疆土,不过都是借口,一个让朝廷光明正大出兵的借口罢了。

    好在先前朝廷早已做足了准备,永安帝的皇后逝世,礼部和宗人府商定,宗室与朝臣守孝二十七日即可,至于民间,还是莫要频繁的影响百姓们的正常生活罢了,毕竟先帝驾崩不过五年,若是频繁的让百姓守孝的话,只怕会引起民怨。

    就连先帝驾崩之前都留下了勿要扰民的诏书,更何况是在位不过五年,于国于民都没有太大贡献的永安帝。

    而且盟约已经被撕毁,站端也已经开启,想要再次恢复和平只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要么就是彻底把辽国打服,让他们主动投降,派出使臣向大周求和,要么就是周军战败,辽人趁势一路南下,进犯大周疆土。

    而最后大周便只能向辽国割地、赔款,签署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祈求和平。

    连续好几个早朝,都吵得不可开交。

    有些骨头软的建议立马撤兵,同时派出使臣前往辽国,向辽国君臣求和,这种提议刚提出来,就被群臣唾弃,尤其是那些个自诩清贵正值的都察院御史们,更是把那个提出此提议的官员骂的体无完肤,就差没上脏话了。

    文人风骨,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大周强大的国力便是他们说话的底气,辽国又如何,既然已经开战,盟约已经撕毁,那就打完了再说,开弓可没有回头箭,是胜是负,现在还犹未可知呢!

    毕竟数十年前大周和辽国之间的那场大战之中,胜的可是大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