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86章 入彀(第2/3页)  从知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沈从兴帐下听令,做一名军中级别最低的步卒,负责冲锋陷阵,保境杀敌,以赎自身罪责。

    顾廷烨能征善战,这是朝中所有人的共识,再说如今辽国南下犯边,再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抵御辽国,护佑大周百姓和疆土来得更重要了。

    便是曹太后,对于这事儿也没有半点话说,虽然曹太后很想把顾廷烨这个永安帝的左膀右臂给彻底除掉。

    可曹太后也并不想让先帝辛辛苦苦数十年才得来的安定和繁荣就这么付之一炬,而且朝廷素来就有刺配充军这么一说。

    而且非常之时,把牢房里头关押的囚犯放出来,让他们冲锋陷阵,杀敌报国以赎自身罪孽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过。

    对于将顾廷烨充入军中,令北上抵御辽人的这个处置,曹太后以及朝中太后一党的官员们也没有唱半句反调。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可定了下来之后,大军却不能立马出动,这俗话说得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大军想要北上,这一应的粮草军械都的先行调度。

    而调动这些粮草军械,还得先从各地征调民夫,从市面上购买大批量的粮草等等。

    这些事情若是不办好的好,只怕京郊大营的军士们刚刚离开汴京,就得饿着肚子了,连肚子都得饿着,又哪里来的力气和辽人拼杀,还说什么保家卫国,护佑百姓,守卫疆土,只怕还没到河间府,这些士兵们就先变成了流寇。

    这一调动,便是半个月的时间,而朝廷的旨意,也由八百里加急的快马送至了庆州。

    朝廷的旨意里头说让郭淅庭出动大军十万,驰援太原府,可没说出动哪十万大军。

    想着卫允留下的命令,郭淅庭当即便将风字军中剩下的五万骑兵都给调动了,又抽调了两营山字军的人马和三营火字军的人马,三日之后便离开了庆州,直奔山西路太原府。

    黑甲军可不同于京郊大营,调度粮草什么的根本不需要郭淅庭自己操持,各地的卫所还有丁健的运转司自会从中调度,不会让黑甲军的将士们饿肚子的。

    与此同时,刚到函谷关不过数日的卫允便收到了汴京来得消息。

    一则是永安帝的旨意,让卫允这段间调动陕西境内的各州府官员,让他们提高警惕,检查好个州县的府库,配合陕西都司郑老将军,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

    再就是调度黑甲军的事情,卫允怎么说也是锦衣卫的指挥使,如今黑甲军还隶属于锦衣卫,永安帝纵使是一国之君,可要调度黑甲军,怎么也得知会卫允这个锦衣卫的最高长官一声。

    还有一则来自曹太后,乃是曹太后亲笔所书,上头还加盖了曹太后的私印,内容也不多,大体的意思就是让卫允带领黑甲军入京勤王,拨乱反正,再造乾坤。

    可这个所谓的‘勤王’,勤的是哪一位王,拨乱反正之中,谁是反,谁是正,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而这也正是卫允一直以来所等待的契机,那股万事俱备之后仅欠的那一股东风。

    永安五年七月初,卫允带领黑甲军十万骑兵,东出函谷,朝着大周的国都汴京城一路而去。

    而运转司早已将大军所需之粮草运送至沿途各州府的卫所,供大军消耗。

    而卫允也提前出前军快马拿着‘圣旨’赴沿途各州府知会,言明此番大军调动,乃是受了朝廷的旨意,去汴京与威北侯会师,受官家亲自校阅,然后再开赴太原府,抵御西夏大军。

    现如今辽人南下犯边的消息已然传至大周全境,关于永安帝的流言也早已遍布各地,各州府也收到了朝廷的旨意,今日或有大军调动,令其全力配合,大开方便之门。

    至于为何这十万大军不直接调去太原府,那就不是他们这些个地方官员能够知道的了,正所谓圣心如渊,晦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