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77章 军户(第2/3页)  从知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靠售卖雪花精盐来敛财的锦衣卫小衙门了。

    现在的运转司,除了雪花精盐的生意之外,主要做的就是对外贸易,北边的辽国,东北的高丽,西北的西夏,西边的吐蕃,西南的大理,交趾,南面和东面沿海的位置还有专门的船队出海。

    而运转司就是把大周盛产的茶叶、丝绸、陶瓷、肥皂、香皂还有上等的酒水运送到这些国家,从中赚取巨大的利润。

    然后再把高丽和辽国东北盛产的人参、鹿茸、还有哪些大型动物的皮毛、马匹以及牛羊,西夏以及西域诸国生产的珍珠玛瑙,翡翠琉璃等奢侈品以低价收购,带回大周之后,再高价卖给那些世家大族们。

    这一来一回,从中所获取的利润,简直和抢钱没什么两样。

    而且随着运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所带来的利润也就越来越多,已然成为运转司之中除了雪花精盐之外,最赚钱的买卖之一。

    至于东海和南海的船队,起初都是亏本,甚至好几次都是无本而归,而且还损兵折将的,但卫允却坚持让丁健继续派人坐船南下,并且出重金聘请船员。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运转司的船队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真金白银丢出去数十万两,才打通了南洋的航道。

    其中花费最大的还不是雇佣人手,而是大船的制造,海船和内陆河流湖泊行走的船只可完全不同,好在朝廷在这方面还算是有经验。

    唐朝时候开始,东南沿海流域就有大船往返于倭国和沿海的城镇,横渡东海,为了制造更大更加安全的大船,卫允专门问元祐帝从船舶司处要来了好些个会建造海船的工匠,花了整整三年的功夫,对原先的海船进行了多番的整改,才制造出了比原先的海船大了整整一号,帮着运转司完成了南洋之行的巨大海船。

    如今出海的航路不但把以前折进去的那些本钱都挣了回来,而且也开始盈利了,等再过几年,定然能够成为运转司里头不下于边境贸易的第二条挣钱的渠道。

    如今运转司一年的纯利,几乎能够赶上大周一年税收的一半了,大周的疆域合何其辽阔,南七北八共十五路,占据了这片土地上最富饶,物产也最丰盈的江南,每年光是税收就有将近千万两白银更别说还有盐酒茶铁这些受到朝廷管控的生意所带来的利润。

    也正是因为运转司的蓬勃发展,卫允才敢让黑甲军如此大肆扩张,若是光凭着雪花精盐这一项收入的话,还真不一定养得起黑甲军的三十多万大军。

    除了运转司提供相应的钱财和粮草之外,卫允还鼓励黑甲军的将士们把家也迁至庆州,这三十多万大军肯定不可能龟缩在庆州的黑甲军大营,每日除了正常的训练之外什么都不做。

    通政使司下达了政令,那些个还没有成家的将士们,便让他们在边境处安家,已经成了家的,便将家中的媳妇和儿女接过来。

    同时呢,陕西全境改革军户制度。

    军户一说,自南北朝时便有了,是由官府指定的人家出人参军,军户们的社会地位低下,连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之中最低的商人都不如,而且一入军户,便世世代代都是军户。

    大周立国之后,太祖皇帝便废除了军户制度,改从民间征兵,阵亡者皆有抚恤,伤重残疾者,朝廷免除其徭役丁税等多项税收,只需缴纳田地产出的赋税即可。

    而陕西重提的军户制度,却与先朝之军户制度大为不同。

    首先第一点,肯定军户的社会地位,从军者光荣,衙门会给出相应的褒奖,若是遇上了灾年、荒年,百姓们家中没有吃食,朝廷的救济粮食下来了之后,首先供应军户。

    其次,凡为军户者,皆可免除徭役、丁税等杂税,只需向朝廷缴纳田亩赋税。

    再者,军户向朝廷购买田地,价格要比市价低上三成,而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