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夜遁卢龙道(第3/4页)  汉末孤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文化,距今上限4000年。

    而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着明确记载的则是——吉林大米。

    吉林大米历史悠久,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卢城之稻就已享誉华夏。所以,在汉代,东北平原是可以种稻甚至是有水稻种植的。

    东北平原在近代历史上中断了一段时间没有水稻,那是因为辽国等少数民族禁种水稻,因为种水稻开挖沟渠会影响骑兵的纵横驰突。

    除了水稻之外,东北平原肥得流油的土地上,也适合种植菽(大豆)、粟、高粱等等。

    因此,田峻觉得,在对生产具进行一些优化之后,好好开发东北平原,是可以在汉末解决粮食问题的。

    ……

    汉末乱世,汉族人口从6500万降到3000万,其中真正死于战场者不足千万,至少有2500万人口是饿死的。饿死的原因主要是中原地区的旱灾和战乱导致粮食欠收,百姓离散,流民易子而食……

    在21世纪,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中国总产的三分之一,能养活近五亿人口,那么在汉末呢?只要做到21世纪的2%,就可养活1000万人口!

    乱世之中,粮食是唯一的硬通货。

    有粮食就有人,有人就有实力。

    所以,田峻现在的想法,便是争取到辽东太守职位,大力拓荒,收容(收购)流民,护着民族元气。发展势力,南向而争天下!

    ……

    成公英见田峻不似开玩笑,这才说道:“若果真如公子所言,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地方。只要有粮食,就可引进收拢流民,发展民生。”

    田峻笑道:“我挑辽东,还有一个原因。”

    成公英一怔,立即会意道:“世家?”

    “不错!”田峻道:“辽东地广人稀,又没有中原地区的那种庞大的世家,更无太多权贵制肘,正可发展民生,积蓄实力。如此发展几年,有了实力,便不用再看阉党和士族这两大势力的眼色了。”

    此时天下局势尚未完全崩坏,田峻自然是不能提起“自立”之类的话题的。

    ……

    对于田峻想在辽东发展的这种想法,成公英依旧没有完全认可。

    因为辽东要想发展起来,受掣肘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多……

    不过,成公英没有再说什么。

    成公英觉得,现在也没有必要与田较真,只需抱着一种“且行且看”、来日方长的心态就行了。

    毕竟……田峻现在才不到十五岁……

    ……

    出征在即,田峻叫来黄忠等手下将领召开军议道:

    “关于兵出辽西,各位有何见解?”

    柳毅道:“主公,属下是曾数次往返于卢龙塞道,对塞道较为了解。卢龙塞之险,并非只在松亭关。我们想出塞,需要经过两百多里塞道。这才是最麻烦的地方。鲜卑人如今占了关外的地区,只要控制了塞道,随处都可以伏击我们。”

    田峻望着墙上的地图,一脸凝重地问道:“可有别的道路可走?”

    柳毅道:“末将听说过另外一条路,只是上百年未有人修整,恐怕不能通行。”

    田峻心中一动,说道:“柳兄请试言之。”

    柳毅道:“这条路是沿滦河出卢龙塞,沿瀑河河谷北上,经宽城、平泉进入老哈河谷,逾平冈城向东进入大凌河西支河谷又东南行,再经字县至白狼城。

    这样一来,就绕过了鲜卑人重兵防守的卢龙道。直攻其后方的白狼城。

    只是,这样做,风险极大!”

    “这,这不就是……”田峻差点说出曹操二字来。

    前世田峻酷爱旅游,曾经去过喜峰口,依稀记得曹操征乌桓时,就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