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三章、无独有偶(第1/4页)  三国之西凉鄙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葛帆点点,穿织于如绸带般的江面上。

    船工们喊着悠扬的号子,奋力划船顺流而去,吸引了几星鸟雀在追逐着,用灵活的舞姿滑翔出轨迹,将苍穹与江面划出分割线。

    那是临江县各大豪族们,让家中富闲的僮客赶在春耕时节来临之前,去追逐私盐利润的船队。

    江畔矮丘上,甘宁孤身负手驻立,目光久久的印在江面上。

    神情有些落寞,眼光有些寂寥。

    他觉得自己的心情,也如同着波光粼粼的江水一样,不停的荡起涟漪来。

    难以平静。

    出身于富庶之家的他,自幼衣食无忧之下,也曾经憧憬过出人头地、建立功业,让自己与宗族名扬天下的梦想。

    只是巴蜀自古闭塞,让他不知道路在何方。

    直到数年前,大汉朝爆发了黄巾之乱,天下纷纷扰扰之时,也诞生了许多让以战功封侯的人物。这让尤喜兵事、依旧年少的他,觉得自己也会有封候拜将的一天。

    那时候,他就开始游荡乡里,阴结郡中少年,呼啸巴郡之东。

    想以此将自己的名声传扬出去,让世人知道在临江有位豪杰,性格豪爽磊落,恩怨分明,且深谙兵事;好让官府衡量一下,为了减少地方混乱和“以贼制贼”的做法,是不是将自己招安当将率?

    譬如当年在河西四郡为祸的马贼郭汜。

    董卓在讨伐羌乱时,就将他给招安当部将了。

    只不过呢,甘宁这几年的行事,没有把握住“度”,有些用力过猛。

    他终究还是年轻。

    聚拢的手下,也都是少年郎为主。

    缺乏人生履历的年少轻狂,就意味着鲁莽,崇尚快意恩仇,行事很少考虑后果。

    比如原先想以武力打出“持刀横江,披靡八荒”的名头,结果常常因为性子冲动,变成了劫掠屠戮过往商队的恶名。比如原先想树立“恩怨分明,有恩必报,一诺千金”的形象,结果演变成了今日“敬之苟安,不敬则屠”的性狭。

    是的,他名声是闯出来了,在巴郡无人不知,在益州也排得上号。

    但都不是什么好名声。

    粗猛,少文,不脩,好杀,奢绮.........

    和他当初想的如“豪迈、果敢、机敏、磊落”等等,一点都不同。

    也让巴郡的乡里,视他如虿,畏之如虎。

    那时候,他还没有领悟到这点。

    只是觉得自己“负毦带铃,披锦扬帆”的名声无人不知,被朝廷征募的向往越来越近。

    直到去年,马相托黄巾之名自称天子作乱益州,他才真正醒悟了。

    那时候,无论益州官府还是朝廷,都没有人想着征募他为吏,助力平定叛乱。

    相反,巴郡各县还是严密防备于他。

    连临江甘家都被隐晦的警告了一声:如果甘宁胆敢在这个时节闹事,他们就将上表朝廷将甘家定为马相的帮凶!

    当成叛逆!

    冠上夷族灭门之罪!

    这样的结果,和甘宁最初为贼的初衷,截然而反。

    官府没有将他视为豪杰,而是归类于冥顽不灵、脑生反骨的贼寇!

    更大的打击,则是刘焉前来任职州牧后。

    刘焉到任没多久,就各种拉拢人心,如益州南部的蛮、羌、夷、叟等部落,如州郡内各大豪族及大户。就连曾经和张角一时俱起叛乱的五斗米贼首领张修,都派人去商讨招降安抚之事了。

    而他这个锦帆贼,却没有等到招安的信使。

    本来他还想着,以刘焉大汉宗室之后的尊贵身份,和他默契的上演一场“礼贤下士,贼寇归心”的佳话,让天下口口相传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