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设宴瑞门谈白燕(第2/3页)  虞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两次恩科,也是因为这个奏章而起。

    戈文英心中不以为然,但是想到这件事说到底也是一件好事,也就没有多在意。

    在众人沉思稿文的时候,一对白燕突然飞到瑞门,只见这白燕上下蹁跹,如同跳舞一样,圣人看了之后,心中颇有百兽率舞之感,于是询问说:“这禽鸟以白为贵,这是何缘故。”

    在场大臣都没有听说过有这个说法,他们也不好解释,最后还是一个翰林学士禀奏说:“臣等才疏学浅,不能深明其故,臣等愚见,或是宣父所言绘事后素之意。”

    圣人听到这个回答,心中不是很满意,他心想若是林泉在此,会有一个让他满意的答案。

    不过圣人不愿意坏了气氛,转移话题说:“这白燕前代可曾有吟咏?”

    大司农等人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这白燕本来就难见,自然很少吟咏之作,就算有吟咏,未必是高明之作,不会流传下来。

    “臣等戴罪中书,政务倥偬,辞赋文章实以久疏,乞宣翰林诸臣,当有知者。”这个皮球再一次往翰林院那边踢过去,翰林院诸生觉得刚才回答不好,于是搜肠刮肚,仔细想了一下,最后还是新来的丁汪走了出来,对着圣人说:“这白燕在前代未必没有吟咏,只怕非是佳作,难以传世,国朝初,文泉阁学士刘歆曾有七言律诗一首,为当时所称。”

    前面是实话,后面就是假话了,丁汪是因为十三经集注,对刘歆这个大儒有了兴趣,于是翻了一下刘歆的文集,对于刘歆诗词文章熟悉才知道有这么一首诗,这首诗别说民间了,就算士林之中,知道的都很少。

    “这首诗卿可记得?”

    “臣记得。”

    “录呈朕览。”

    丁汪写了之后,圣人亲自御览。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榭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妒,莫遣昭阳里飞。”

    圣人看到首句,脸上就有不悦的神色,后来读完整首诗,心中不满,但还是说:“果然名不虚传,终是世宗朝臣子有如此美才。”

    这赞赏完毕。对着四周说:“尔在廷诸臣,亦是文坛所望,如有再赋《白眼》诗一首,可与刘学士并驱,朕当有不次之赏。”

    这朝中大臣,察举乃是世家公子,平时就有不学无术著称。这科举的,又是以时文取出来的,大家替圣人立言倒是头头是道,这为自己写诗,那就是千言万语,难以写在笔下。

    圣人见他们为难的样子,不悦地说:“众臣济济多士,无人敢以应诏,莫非是薄朕不足言诗乎!亦或是今人不及古人乎!”

    大臣见圣人是真的动怒了,大多惶恐,这时候文妃再次为群臣解围说:“群臣既然能饵笔取禄,岂不能做,又蒙圣谕,焉敢不做。只是刘学士之作在前,极进白燕之妙,后人再言,难以再出新意。当崔颢题诗,青莲搁笔,此乃前人故事,望圣人明鉴。”

    圣人也不愿意好好一个宴会,因为这件事而坏了,只能退一步说:“如今夔龙在望,英俊盈廷,若白燕一诗不能应诏,惜令文明减色,非苛责于众卿。”

    众位大臣准备谢罪的时候,一个大臣到了玉阶前,匍匐请奏:“微臣有白燕诗一首,望请圣人赦臣不学之罪,臣方敢录闻。”

    圣人见有台阶下来了,管他好不好,于是说:“卿既有白燕之诗,自然高妙,朕所宾师以观之,有何不学之罪。”

    这位大臣继续上奏:“此诗是非微臣所作,乃是林太傅幺女步刘学士之韵所做,小女俚词,本不当轻奏至尊。臣因见圣心急于一览,群臣困于七步。故冒死奏闻,以慰圣怀。”

    圣人见提到林泉,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