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章京城(第2/3页)  虞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又是如何?

    刘思永说是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那时候的天下庶民不议,男有分,女有归。众人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

    圣人询问刘思永如何做到呢?刘思永说第一步就是老人能够安然死去,壮年能够有自己的事所作,幼儿有人抚养,鳏寡孤独废疾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圣人进一步询问,这应该怎么弄呢?刘思永告诉圣人,这一步就是花甲之人,县令应该每月补给衣食,儿女无能养者,朝廷为其所养,此乃善老。

    二就是抑兼并,压豪强,若是壮丁无土地,朝廷应该借助银子,从士绅手中购买田地,这样就可以缓和兼并,不至于让流民成众,聚众成乱。

    第三便是鼓励私塾,劝地方大族,请塾师,让贫寒学生能有进学之途径,对其优者,可入县学,衣食皆有朝廷供给。劣者,进私塾读书,也能明事理,讲礼节。愚顽之徒立减,天下安泰因此而进。

    第四凡是孤寡之类,朝廷应该多赈济,不可因之而弃,自古生民为之大德,掌大德者凡有大位。

    刘思永说完,圣人思索了一番,对着刘思永说,这样的法子需要大量的金钱。

    刘思永告诉圣人,自古以来,这赋税就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若是百姓富足了,天下长治久安,那么天子就无需担心叛乱,只要没有叛乱,天下就不用动刀兵,没有刀兵之祸,万方足以养朝廷。

    刘思永说到这里,告诉圣人,赵朝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刑罚足够,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赵以刑罚为巢,固有覆巢破卵之患。法愈滋而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

    刘思永这话让圣人再次沉默了,圣人过了良久,再次询问,若是依靠礼是否能够让天下长治久安。

    刘思永说不行,这要天下长治久安,要先会赏善罚恶。这四个字作到了,那么想要南面而王,不过唾手可得。

    刘思永继续说,这个赏善罚恶,说起来简单,要真的执行起来,就十分困难。首先在朝政上要贤贤不肖,让贤臣在位,让不贤者退位。

    就这一点,很多皇帝都不知道,因为怎么样才算贤臣,很多皇帝都无法判断。

    圣人听后倒是有了趣味,询问刘思永,这贤臣不是忠直耿介之臣吗?

    刘思永说不是,有些诤臣,不过是谤上求直,这世间上有两种学问,一是知道朝廷弊端,指了出来,却不知道如何改正,这是衰世之学,人人皆言,但是人人不做,这样的人不能算作贤臣。

    而知道朝廷弊端,并且知道如何改进的,这就是治世之学。刘思永说这样的人治世之臣不用太多,一朝能有三四个,圣人就可以南面而王,垂拱而天下治了。

    刘思永再次回到原来的问题,告诉圣人这就是儒家和道家的不同,道家是让天下随着天下人自己运转,不参与进去,这样弊端就是天下永远都是那个样子。而儒家的无为不同,儒家先是无不为,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然后就可以垂拱了。

    刘思永这里也提出前人说的先圣,中圣和后圣。

    “先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已定人道;中圣乃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弃贪鄙之心,兴清洁之行。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承天统地,穷事察微,原立本,以绪人伦。”

    刘思永说完,圣人又是一阵沉默,默默思索着,然后询问说:“那么朕可以比拟后圣乎?”

    “圣人统物通变,尽为器,诗书所称,又何加焉!”

    刘思永这马下去,圣人顿时开心起来。

    接下来了圣人没有继续询问这些,而是询问刘思永私人问题,刘思永是否有了婚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