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无巧不成书(第1/2页)  建造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元瑷北上返回洛水探查情况。
    想要完成一件功在百千年的大事,并非是一件轻易之事。
    尤其是将一条河流改道,更是如此。
    汴水是漕运的关键核心,但汴水不适合修建大坝,李元瑷初到汴州就心底有谱了。
    汴州是四方漕运的核心地,不管北上c南下,还是往东进青徐,往西如荆襄,皆经汴水。
    大坝的存在将会影响这些不需要泄洪就可以往来汴水的船舶,得不偿失。
    这一点李元瑷还是看的很清楚的,至少在京杭大运河现世以前,没人可以撼动汴州漕运的地位。
    对于京杭大运河,李元瑷也相信未来肯定会出现。
    有一种东西叫做历史的必然性,即便自己改变了历史,如这种功在千秋的伟业,依旧会出现于世间。只是出现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故而引洛入汴,势在必行。
    唯一担心的就是引洛这条路不好走,需要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现今的唐王朝支撑不住。
    为了所谓的千秋功绩,而祸害当代,给当代人带来巨大的损害,并不是高明的选择。
    不过李元瑷心底已经拿定主意,就算这路不好走,也要为了后世走下去。只是花费的时间长一点,十年,二十年,终有功成的一日。
    他有这想法其实是心底一开始就有了一种悲观的心态。
    引洛入汴,一句话的事情,真要如此简单,也轮不到自己。
    这世上从来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愚公这样敢逆势而行的蠢蛋。
    李元瑷觉得自己此刻就是这个蠢蛋。
    七里铺村。
    李元瑷c阎立本c罗通一行十余人人涌进了洛水与黄河交界的一个小村落的村头汤馆。
    在贞观朝饮茶还未流行,茶叶大多充当药材使用。
    街头巷尾自然也不存在茶馆一说,取而代之的是汤馆。
    汤有热水的意思,也有字面意思。
    一般的汤馆,热水足备,高汤就看店家规模大小了。
    他们此刻所在的村头汤馆,就是为行人饮水歇脚的。
    热水管够,汤水只有一些青菜汤汁。
    李元瑷看了一眼招牌道:“给我们多熬些槐叶汤,再来二十个胡饼,快点,我们还要赶路。”
    店掌柜是个上了年纪老叟,叫喝道:“瓜娃子,动作麻溜点,别让客人等急了。”
    他们这小村小店,平时就是路人几个热水钱。
    一下子涌入这么多客人,老叟眉开眼笑,热情的上来多擦拭了几遍桌子,嘴里还闲不住,问道:“几位客官哪里人?不是行脚商人吧。老朽眼尖,一看就知你们是大富大贵之人。”
    李元瑷笑着道:“老人家了不起,我们是来看山水的。沿途累了,就在贵店歇歇脚。”
    带着百来号人太麻烦,也太招人嫌,故而他们分成几路,四散探查。
    老者热情好客,还是个话唠,管不住嘴,热情的给他介绍周边好玩的地方。
    李元瑷也不觉得他啰嗦,耐心的听着。
    直到老者的儿子呈上了汤c饼,见自己的父亲侃侃而谈,才将他拉住。
    李元瑷见状笑了笑,有点怀念自己的父亲,端起碗喝了口汤。
    槐叶汤,说是汤,充其量也就是槐叶煮了煮,加了点盐有点味道。
    不过怎么说也比饮开水强一点。
    咬着芝麻胡饼,喝着槐叶汤,李元瑷才道:“等会我们去大伾山附近看看,广武山明天再去吧。”
    阎立本道:“广武山没必要去的,那里我曾经住过月余,那边的泥土多是黄土c黄黏土,大多都是通过黄河支流累积的沙土,极易遭到破坏崩塌c滑坡。由那边挖掘,很容易将泥沙一并带入汴水,起反效果。”
    李元瑷听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