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4章 夺权(第2/3页)  宋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堂中的诸人都是面面相觑,接下来会如何,人人都是自危。

    见众将安静了下来,赵谌满意地点头道:“张将军,天气转冷,金人即将南下。大战在即,你要好生训练,做好大战准备!”

    张叔夜也道:“赵都统所言甚是。金人凶残暴虐,所到之处,我汉人百姓,皆遭荼毒。尤其是女真铁骑,来去如风,都以骑射为主,实在让人头疼!”

    见张宪想说话,张叔夜阻止了他,低声道:“张将军要勤加操练兵马,再多打几场胜仗。圣上正处于风口浪尖,若是没有几个胜仗,恐怕朝廷上那些主和的大臣会闹翻天!”

    张宪沉声道:“皇太子和张学士放心,下官绝对不会懈怠,而耽搁了国家大事!”

    众人离开军营,一路到了新建的府衙,院中彩棚早已经扎起,里面结彩悬花,并有乐人在下面鼓瑟吹笙,迎接诏敕。

    到了知府衙门正堂,赵谌将官家圣旨放在上面,香炉内焚好香,张宪率众人都跪在堂前,张叔夜开读诏文:

    制曰:朕自即位以来,每思靖康之盟,蛮夷骄横,涕泪俱下,夜不能寐,唯念挥师北伐,以复故土。听闻王松,张宪,马扩等人,素怀忠义,驰骋疆场,不畏死伤,杀破胡虏万余,振北伐之气,灭北虏之威,朕心甚慰……”

    张叔夜看了看台下众人,继续读了下去:

    “今特差皇太子赵谌为两河及陕西宣抚副使,忠义军都统制;资政殿大学士张叔夜为两河兼陕西宣抚判官,御史中丞秦桧为河东忠义军监军,礼部尚书李若水知太原府事。皇太子赵谌,大学士张叔夜,御史中丞秦桧捧诏书,亲到军中,赏赐有关人等……。诏书到日,莫负朕心,恢复河山,直捣黄龙,君臣相知,万古流芳。故兹诏书,想宜悉知。靖康三年东11月2日诏示。”

    众人心思各异,山呼万岁,从地上爬了起来。

    马扩为两河宣抚司参议官、河东路经略副使;林风为两河宣抚司参议官,河北路经略副使;杨进为河东路忠义军前军统制;王彦为河东路忠义军左军统制;孟德和焦文通也都是各司其职。

    至于陈东和欧阳澈,则是在李若水手下效力,分别担任通判和典史一职。

    张宪、王彦等人对望一眼,各自分开。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官职,看起来皆大欢喜,实则掣肘者猛增。朝廷,已经担心王松弄权了。

    尤其是军中有了监军和宣抚判官,王松统兵之权,被大大削弱了。

    再加上一个李若水接管财粮大权,忠义军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张叔夜笑道:“各位同僚,恭喜了。还请各位上下一心,共扶我大宋社稷!”

    张宪赶紧肃拜道:“下官多谢皇太子、张相公。现在王相公不在,就请皇太子和张相公于天子左右,力奏提拔,下官能有今日,铭心刻骨,不敢有忘!”

    大家互相道喜,心中都是心满意足。孟德、焦文通、林风几人终于遂了心愿,平步青云,成了军中高官。

    许多人脸上都有一丝尴尬之色。众人都是得以封赏,王松这个两河宣抚使,功劳赫赫,却是两手空空,只是只言勉励,在圣旨中一带而过。

    朝廷把皇太子赵谌、张叔夜二人插进来,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掣肘于他,以免他夺得军中的军权。

    王松的一众老部下更是愤愤不平,人人脸上带有不豫之色。

    张叔夜看了看堂中褚将的脸色,咳嗽了一声道:“王松相公劳苦功高,等他回来后,圣上有密旨,皇太子会单独给他。”

    新任的河东路观察使、太原府同知张俊板着脸色道:“诸位须知,即便各位升居要职,立有战功,也应记得为朝廷、为陛下分忧。晋升的番人将领,更应该洁身自好,不要以为有王松,就能为所欲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