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50章 将来之计(第2/3页)  宋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今米仓无粮,标准也已经降了下来。

    人世间,非黑即白,那有那么容易。乱世之中,只要做事有度,不埋没良心,已经是至诚君子了。

    “不错!”

    王松点头道:“只要不伤害百姓,做事有度,事情你们自己看着办就是!”

    如今他们呆的这地方叫清崖寨,曾经是董平笑傲江湖时的据点之一。青崖寨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不过在行政管辖上属于河北西路磁州武安县治下。

    由于女真大军犯境,河北、山西两地首当其冲,治安败坏,盗匪丛生,大量的富绅举家南逃,当地祖传的一些产业,便也开始贱卖。

    董平以前盘踞在这一带,对这里的民情、地貌十分熟悉,武安县李家庄的一家富户,正要卖他们的铁厂,董平趁机下手。

    武安县和邯郸县毗邻,煤、铁资源十分丰富。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武安曾是华夏的冶铁中心之一。邯郸有发展大规模的冶铁业的两项必备条件:炼铁的矿石资源和燃料木炭,而武安更是两者皆有。

    武安诸铁矿多为露天铁矿。当时炼铁所需燃料为木材或木炭,这必然也取之于太行山麓。据《武安县志》载:宋初冀州刺史武安人蔡审廷,其祖父蔡绾曾任武安苑城三冶使。可见在宋代,武安的炼铁工艺已经十分发达。

    太行山上的黄铁矿资源,可以提取硫磺,而河东晋州,一直以来都是硫磺的产地。生产火药,这是一个十分便利的因素。

    毕竟像上次交城那样幸运的事情少之又少。现在河东、河北的宋人大量南逃,哪里还有这些东西!

    对于熟悉炸药的王松来说,区区六七百人,想要在和番子的作战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有更先进的火器作为支持。

    火药为华夏四大发明之一,公元7世纪初就已被发明,于10世纪用于军事,直到19世纪后半期才被无烟火药等取代。

    1825年,英国化学家歇夫列里得出最佳的火药配方,英国人按照这一配方,配制了枪用及炮用发射火药,这两个火药配方,也被欧洲各国定为标准火药配方。

    宋代曾公亮的《武经总要》的火药配方则是:“晋州硫黄十四两,窝黄(硫磺)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黄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淸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十四两,浓油一分”,里面有各类添加物,只能燃烧而不是爆炸,无法发射弹丸,也不能爆炸,只能用于燃烧或者纵火。

    作为曾浸淫其中的门内汉,王松对其配方自然再也熟悉。不过。他虽然现在制造不出手雷之类的火器,但却能用原始的配方去配制火药,做出最原始的火器使用。

    只要能爆炸,即便是最简单的手榴弹,他自信自己也可以制作出来。

    和宋代的震天雷、蒺藜球相比,手榴弹可以爆炸,而震天雷等物只能燃烧。

    制作火药的木炭可以在铁厂制作,也可以在山上烧制,硫磺直接在矿山旁边烧制就行,而河东的晋州和解州又都是火硝产地,可以通过土法提纯,操作过程十分简单。

    崎岖的山路上,车辆难行,一担担的硝土被赤着膀子百姓们担上山来,他们汗流浃背,脸色黝黑,却是负重前行,没有一句怨言。

    王松怜悯之心顿生,那句“两鬓苍苍十指黑”立时浮上心头。

    据董平打探回来的消息,河北之地趋于平静,但河东依然是大战连连,看来朝廷是铁了心要夺回太原。

    只是两军大战,金人暴虐,兵匪猖獗,河东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要不是如此水深火热这些百姓也不会冒着道路上的兵匪威胁,挑这些硝土上山。

    “这位大哥,外面的情形如何,官府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