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怒火(第1/2页)  逆天好运公子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凤凰台的冬天是慵懒的。

    贵族们窝在家里,三天两头的宴饮享乐,大概眼里只有社交与x交;穷人们宅着不动减少消耗,哪怕少吃一口米,也觉得甚好;老天爷几天下场雪,一场下几天,也是懒得没边儿!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有懒惰的,自然也有勤快的。

    解决了外地世家子聚集带来的治安压力,白景源又开始关心起城中穷人的生活问题。

    每日得闲,他都要出宫转转,看看谁家房子又被压塌了,谁家孩子又病了,谁家老人又过世了……

    上辈子他从来不会管闲事,也从来不会关心这些国计民生。

    他只关心怎么找乐子。

    可他来了这里,每天被一群人围着、追着,大王大王的叫,一年到头,吃着他们自己舍不得吃,勒紧裤腰带也要送给他的鸟蛋、鱼虾、鸡鸭……

    不知不觉,心里就有了他们。

    冰冷的心被温暖,他再也没了初来这个世界时的孤单,也没了前去阳城之时的恐惧,或许他自己也没发现,他已经慢慢把这里当成了他的家。

    他大概是诸国中,与国人关系处得最好的大王了。

    不仅城中人全都认得他,他也认得许多面熟的人。

    之前挺着大肚子的小媳妇,到了冬天,孩子已经抱在了怀里,每次他出去,都能发现她抱着孩子在窗户后面偷看。

    这里人生孩子都是真的过鬼门关,见到新生命的诞生,且母子平安,喜悦之下,特意遣人送去一篮子鸡蛋,这一家子就在门外冲他磕头。

    那个教给他很多知识的老农,一笑起来,就露出豁了口的黄牙,入冬后好久不见,担心他出了什么·事,前两天特意去寻,却发现他家挂了白布,有孝子贤孙披麻戴孝进进出出。

    生命的逝去,在这个时代,格外容易。

    感到难过,特意前去吊唁,回忆起老人音容笑貌,有点想哭,这家儿子却指着门外高高支在竹竿上的红色引魂幡,告诉他:“家父已有重孙,如今故去,也算喜丧,大王莫要悲伤。”

    他不懂引魂幡有什么讲究,这人还特意跟他解释,若是白幡,说明死者有了儿女,至少不是绝户;若是红绿布条组成的花幡,说明死者已经有了孙子孙女,算得上有福气;至于红色的,自是不消再说。

    得知这个消息,他虽然有点遗憾,却不再替老人感到伤心。

    夏天的时候,他还曾遇到过一个倔强的少年,虽是平民出身,却渴望进学,结果在一位博学之人院门外跪了三天三夜,那人也没有松口。

    白景源见了,以为那人光有学问没有人品,嫌弃这位少年贫穷,才不愿收他做学生,特意去见了那位学者,却听他说起了以前的旧事。

    原来,这位学者曾经也立志将学问带给普通人,可惜他收了许多弟子,最终学有所成的,一个都没有。

    “刚开始那些,到了年纪想要养家糊口,没有办法只能屈从现实,任他们去当了胥吏,后来那些,却只是为了当上胥吏,才来求学。”

    这与他的志向不相符。

    从二三十岁,蹉跎到五六十,却一个拿得出手的学生也没有教导出来,这让他失去了信心,决定不再收徒了。

    “可是那个孩子,却是因为听说你会收平民为弟子,才来的啊!”

    在白景源看来,一个人有向学之心,不管出发点是什么,这种想要靠着文化改变生活,甚至跳出本来阶层的想法,都是值得鼓励的。

    如果目标不定那么高?从一开始,就只是想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样会不会更有成就感呢?

    毕竟想要教出个名扬天下的弟子,实在太难了。

    这年头的读书人就是清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