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7、898节 唐军重骑,出击!(第1/5页)  葬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批渡过黄河的百姓,都是黄河沿线的汉人。仅仅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河北、鲁北、河东这三地,就有近百万人渡过黄河。

    等到他们渡过黄河,顿时都呆住了。

    黄河南岸都处都是兵马,可谓严阵以待。可与此同时,也到处都是巨大的横幅,写着:欢迎归唐。

    除此之外,就是人气腾腾的粥棚。从各地紧急调集的民兵和警士,此时不但要负责位置秩序,还要负责施粥。

    后方,一车车的米粮、衣物、木柴,正流水般运来,络绎不绝。

    黄河沿线的州郡官府,郡守和县令这些主官全部亲自到场。准备接受流民。

    不知道多少宪兵和侍卫,骑马在南岸巡视,监督检查流民接纳情况。

    “大唐在欢迎俺们!走,快走啊!”极少数识字的人立刻大声喊道。

    “大唐万岁!”

    “官家万岁啊!”

    流民们一颗忐忑的心顿时落下,人人激动万分,热泪盈眶。

    见到他们靠近,民兵和警士们立刻下堤,引导流民上岸。

    流民都不傻,见状哪里不知道大唐早就做好了接纳他们的准备?不知道多少人感动的当场哭泣。

    人比人得死,这朝廷比朝廷,何尝不是如此?

    早就听说大唐圣人仁慈爱民,这是真的啊!

    “到大唐了!到大唐了!”

    “爹,娘!俺们到了,到大唐了啊!”

    此时,渡河的百姓见到迎接的大唐军民,不禁泪洒衣襟,如同受到欺负的孩子遇见父母。很多人甚至嚎啕大哭。直到此时,他们才彻底踏实了。

    南下,果然是他们唯一的活路。大唐没有抛弃他们,圣天子仍然记得他们也是汉人。

    一时间,千里黄河哭声震天。

    迎接的大唐军民官员,见状也都不胜唏嘘。

    接着,流民通过岸上临时设置的通道上岸,每通过一人,就立刻报出籍贯,然后送到对口的官员那里。

    岸上后方,成为一个巨大的流民集散地。

    人流井然有序的上岸,一伙一伙的在后方集合,喝了粥就被归入对口的郡县,由民兵负责带走。

    等到了县中,在分发各乡各村,安排在早就腾出的屋子。

    一切都如同后世的赈灾流水作业,有条不紊。

    唐廷的高效率,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流民一上岸,就通过流程被安排运转,直到送到最后落户的村。人一来到村,立刻落户,乡村公所同时就来登记临时户口。

    当然,为了统筹安排,越近的流民,安排的越往南。越远的流民,安排的位置越靠近黄河。

    第一天人数最多,达到上百万人,第二天开始,人数就降到五六十万,第三天,降到四五十万。

    三天时间,关中、河南、齐鲁三地,两千里黄河线上,接纳的流民达到两百万人!

    唐廷动员起来接纳流民的军民官吏,超过百万!

    皇权下乡,掌控基层的威力,再一次体现出来。这个时代,也只有唐廷有能力办这件大事。

    而北岸的元军,见到唐军并没有阻止流民过河,不禁都是放心了。

    此举目的之一,乃是耗空南唐国力。南唐既然捏着鼻子接纳流民,那大汗也没有白费心一场。

    不得不说,河朔汉人的雪季大南迁,充分体现了汉人的风貌。或许他们面对胡人的反抗不足,可是面对自然和困境,他们的坚韧顽强就彰显无余。

    他们以家族和村社为单位,报团取暖,相互帮助。就是仅有的粮食、物资、车马,也由族长和村老分配,竟然能在南迁中安排的有条不紊。

    赶路途中,会轮流分派人手在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