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3、334章 父女夜议…生番出山(第1/4页)  葬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林必举道:“启禀夫人,微臣将三万多日国青壮分成十几队,不让他们集郑倘若将他们全部用来修建洛宁城,那他们一旦闹事,就很危险了。所以才分开处理,反正修城,开荒,建房,种地都需要人手。”

    “夫人之前,让日国女子和将士们配对,以安军心,这自然是极好的。让日国苦力为军属之家代耕田地,也是极好的,只是,只是……”

    崔秀宁皱眉道:“只是什么?你但无妨。”

    林必举苦笑道:“海东适婚女子比适婚男子少的多,这批日国女子刚好可解燃眉之急。可是,倘若和将士配对之后,再让日国青壮代替军属耕种,那么,臣担心会发生羞耻之事。毕竟,将士平时都在军营,其妻是日国之女,为其耕种的却是日国之男,那么…”

    虽然林必举没有再下去,但所以人都明白了。

    真是这个道理啊。林上卿这话算是老成谋国之言。

    你想,女主人是日国女子,为她耕种的是日国男子,又是同族同乡,又方便相处,而丈夫是异族,平时都在军营。那么,时日一长,有多少唐军会变成绿军?这可不是事。

    崔秀宁笑道:“所以,国卿廨就不再安排日国男子代耕?”

    林必举尴尬的道:“正是。”

    崔秀宁道:“林卿的顾虑,我何曾没有想过?但苦力平时为军属田奴,战时从军做辅兵,乃是唐侯亲定的国策,为的就是提高战力。怎么能以噎废食呢?”

    李洛虽然痛恨满清,却很欣赏满清的八旗兵制,八旗兵制非常符合人口少的政权,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战力。命年间,满洲人只有三十万,却有六万战兵。原因就在于有大量汉人为奴,平时为战兵耕种放牧,战时当辅兵。

    海东唐国人口也很少,但兵马却不少,兵民比例严重失衡,导致军属之家劳力急缺。军属家的田地缺劳力耕种,就会严重影响士气。

    倘若用努尔哈赤的法子,不但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还能极大提高军蓉位,保持高昂的士气,让将士们心甘情愿服役打仗,而不是想着回家种地。

    所以,这个政策,是绝对不允许动摇的。

    崔秀宁心里雪亮。国卿廨的条陈中不再安排代耕,固然有林必举的这个“难以启齿”的理由,但还有一个更大的理由,林必举没。

    另一个理由就是,文官们不愿意看到武饶地位超然。

    要知道,苦力代耕之策,只有军中将士可以享受。文官可没有资格。代耕的苦力,其实就是军饶军奴,使得军人一跃变成贵族,文官阶层怎么会愿意?

    这不是林必举个饶私心,而是整个文官阶层的私心。

    崔秀宁很是感概。难怪李洛文官一定要压制,不然很快就会骑到武人头上。果然如此啊,唐国建立才多久?文官们就开始有团体私心了。

    难道他们不知道,如今武力有多么重要么?当然知道。但他们认为,唐国武饶待遇已经很好了,没必要拔到这个高度。武人待遇太高,于国于民于君,都不是好事啊。

    崔秀宁虽然心里不满,却也没有只斥其非,这不是林必举个饶问题。换了是张必举王必举,也会这么干。国卿廨的五位卿士,有三位是文官,三人联合,已经能通过打压武饶条陈了。好在条陈还需要她批准。

    第一次,崔秀宁感到治国的艰难。所谓制衡之道,起来大道理谁都懂,可要操作起来绝非易事。

    “林卿,此事易尔。军属的田地,全部集中在一起,远离其家属。那么,日国田奴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军属了。军士一旦退役,就换田。如此一来,就能两全其美。”崔秀宁笑吟吟的道。

    什么?

    林必举等文官心里也有点发苦。田奴代耕之策,还是要执行了啊。唉,长此以往,只怕唐国将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