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二章 苏武侯舌战诸子百家(上)(第2/3页)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针对秦国,在楚国来说,是好事,但是列国能做到什么地步,这就无法知道了。

    韩夫收拾了一下心情,不想在和苏劫在巧伪上去继续说下去。

    转而言道:“我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乃是治国至理,武侯不知其深,自然言无其深,我儒家主张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宏人,秦法倒行逆施,法制之下虽看似强大,但已然留下了无数的隐患,但若现在开始实行人治,放得对社稷有益啊。”

    苏劫笑道:“在下确实对儒家不通,既然足下如此自信,那敢问足下,何人你口中的人治呢。”

    韩夫正色道:“仁者,人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仁者爱人的表现,秦法之下是爱人的表现,还是御人的表现呢?若是御人,难道人就没有反抗之心吗?天下人就甘愿受你秦国的恶法吗?还请武侯三思,仁的方面乃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只有我儒家的恕,才能解你秦国的恶法。”

    一时间。

    各国使臣纷纷拍手道:“夫子妙语,儒学精深啊。”

    苏劫听到这里,也是暗探,这儒家能传承千年,精髓便在这一个恕上。

    苏劫笑道:“夫子此言大谬。”

    韩夫冷笑道:“愿闻高论?”

    苏劫这才道:“儒家希望人人都能成为尧舜,尧舜以来,天下便大治,可是,众观我华夏数千里以来,儒家盼望的尧舜之君真的会时时存在吗?桀纣一来,天下不仅没有大治,反而大乱了,为什么?”

    苏劫环顾而视。

    各个都看着他。

    赵幽更是两眼放光。

    苏劫笑道:“因为,儒家所谓的圣人之治第一个问题,就是‘遭愚则乱’,也反应了你儒家奉行的人治是根本上的错误,至于‘遇贤也未必治’,历朝历代这般景象还有少见吗?”

    “这!!……”

    熊完若有所思,问道:“为何儒家‘遭愚则乱’,‘遇贤君也未必治’呢?”

    苏劫提出的观点让熊完都大生兴趣。

    整个楚国朝堂都是议论纷纷。

    苏劫道:“大王,外臣以为,儒家之所以不可行,便是因为在儒家的眼中,永远存在一个‘我’的关联,而且还以五伦为层次。”

    熊完问道:“何为五伦?”

    苏劫道:“儒家认为,隔壁邻居不如祖父亲,祖父不如爹亲,始终有一个差别在里面,有差别就有了分歧,有了分歧就有了争端,等到有一天,祖父和爹有了利益冲突,他只好去帮助爹,爹和自己有了利益冲突,他只好先照应自己,此为五伦,那谁是祖父,谁是爹,谁是自己呢?”

    整个大殿都炸了。

    韩夫指着苏劫,胡子都翘了起来,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苏劫这句话等于抽了他儒家的老底。

    虽是祖父,自然是王,虽是爹,自然是实行儒家的诸侯,至于自己,也就是儒家。

    可以用在国家,也可以用在法制。

    不管如何,国家可以灭,儒家不能亡。

    别看儒家现在说的头头是道,等到了某一日,他就抛弃你。

    韩夫浑身发颤,指着苏劫道:“五伦乃是你一人之说,岂可盖论我儒家,我儒家何事这般划分?岂有此理!血口喷人。”

    苏劫笑道:“学问岂有一家之说?皆是先贤所传,典籍所载,你若不信,我可以于你详说。”

    不等韩夫继续说话。

    苏劫这才转身,看着满堂显贵。

    悠然说道:“此前,我曾说过,先解决法律的问题,才能解决律法善恶的问题,法有益自然有害,有害,难道就是恶法吗?实则不然,在本侯来看,人治在儒家口中,乃是选拨圣贤的法制,难道,他就没有害处吗?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