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一章 朝鲜事(第1/2页)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眨眼又是一年过去。    汉城景福宫,朝鲜国王李祘呆坐在上首,堂上大片的朝鲜官员们正吵成一团。    而登基已经过十年,早就将整个朝堂全都拿捏在手中的李祘,却仿佛木像一样对此无动于衷。    朝鲜在革命二年满清丢掉京城之后,就立刻的派出使臣前来中原朝见。    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热情。    毕竟李朝在壬辰倭乱之后,就对大明存下了非常浓烈的感激之心,视为有再造之恩的父母。    虽然两次被满清吊打,不得不彻底的跪降满清,但在其内部,仇清情绪始终是很有市场的。    哪怕是正视清朝,并吸收清朝文化的李祘,在政治上延续的也是前代国王肃宗、英祖等倡导的“尊周思明”的意识形态政策,强调尊周思明、春秋大义。    也就是说李朝在清朝交往的过程中,同样会怀念明朝对朝鲜的恩德。    虽然有点既要当女表子又想立牌坊的意思吧,但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来朝鲜内部的情绪。    所以,革命二年,在安南、暹罗等国还全无反应的时候,他们先就第一个巴结过来了。    赵亮也很给他们面子,几乎把当年明朝所给朝鲜的待遇重申了一遍。    彼此贸易额度就开始不断上扬。    陈军在库页岛的几座城市所需,本来有一部分物质就来自日朝,现在陈军往‘北海’区域的移民和探查活动就更多了,已经打了不止一拨老毛子的探险队,那自然的随之而来的日常所需物质也就更多了。    能够就近选择,谁愿意大老远的拉过去啊。    除非是铁器这类的东西,朝日的价格比陈军大老远的拉过去还贵呢。    但不管怎么样,这对朝鲜来说都是好事。    他们又不是对‘北海’抱有野望的日本,只想着安安分分过自己日子的朝鲜,跟赵亮持续不停的对北开发政策,是没半点利益冲突的。    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朝鲜对中原的热情却每况愈下,因为赵陈废程朱理学,兴功利之学,更大兴商贾,这跟朝鲜国内的士子思想可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李祘可是尤其推崇老论派大儒宋时烈的,称他为继承朱熹道统的“宋子”。这还把程朱理学视为纲目呢。所谓“正世道、培国脉之最先务”!    不过这般情况也还行。    朝鲜君臣再是不满也不会脑子秀逗的跟中原断绝往来,当年满清兴起的时候,他们不是也捏着鼻子认了么?    现在的赵陈他们也只会一样。    大不了他们在自己的地盘里继续推行程朱理学么。    可这一切在革命三年的时候就不同了,前来中原的朝鲜使者偷偷夹带了一批金种子回去。    金种子的事儿是不可能瞒得住外人的。    但是赵亮从来不对外松口,而且还下了严令,严禁所有的种子外流。    虽然这个‘严禁’的力度是很难说得准的,但在明面上就是这么个说法。    然而早就久闻金种子大名的朝鲜君臣如何抗拒得了这个诱惑力呢。    哪怕水稻才是他们的农业主体,但小麦的面积也不小啊。    事实上早在革命二年,就已经有零星的种子流到朝鲜了。    但在革命三年朝鲜皇室才真正意义上开始种植,革命四年时候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而且是直接从皇家掌控的田庄扩散到了世家门阀,如此到了革命五年,整个朝鲜的南北各地竟是全都有了。而且这个秘密也传遍了朝鲜的每个角落。    成为了一个空开的秘密。    之后他们就等来了陈朝前来问罪的使臣。    如果是能交出一两个替罪羊就把这事儿糊弄过去,朝鲜君臣绝对是乐意这般做的。    可现在中原来使直接把罪名问到了李祘的头上了,那言下之意不止是叫朝鲜铲除了所有的金种子麦田,销毁所有的麦种,李祘本人更要准备准备亲自走一趟中原去谢罪。    这侮辱性可就有些过于强大了。    整个朝鲜朝堂都无法接受。    李祘自己也觉得无法接受。    可是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