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白骨遍野(第2/4页)  扶桑镜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里按四丈为匹算,裁衣尺1尺=35.5厘米,1匹是14.2米。)

    在英吉利商品倾销和残酷统治的双重夹击下,天竺殖民地的棉织业急剧衰败,曾经著名的纺织业中心城市达卡,人口从15万减少到3万出头,无数手工业者因此破产,人们因为饥饿而逃离达卡,一路上浮尸不断、白骨遍野。

    当时的天竺总督卡文迪许-本廷克勋爵也不得不承认:“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天竺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勋爵,1823-1833年任孟加拉省督,1833-1835年继阿美士德伯爵之后任天竺总督,1835年3月离任,1839年死于巴黎。)

    未来,天竺的纺织业力求振作,但被英吉利殖民政府一个关税命令击败。

    天竺孟买的一名棉花商人达瓦,从运往欧罗巴大陆的棉花贸易中获取了巨额财富。1856年,他从英吉利买来纺织设备建厂生产棉纱和棉布,1862年他的纺织厂已颇具规模。在他的影响下,天竺各地自建的纺织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纺锤从1861年的338,000个增至1874年的593,000个,本地纺织业不仅能满足本土市场,还有余量出口。这时英吉利殖民政府又制定了一个关税法案,规定在天竺大陆棉纱进口税为零,同时再次降低棉布的进口税。

    本来,天竺大陆纺织业在这个法令的打击之下必然崩溃,但因为长期的经济掠夺,天竺大陆在19世纪后期发生了货币贬值,这阻碍和延缓了英吉利纺织品的倾销。

    但最终天竺大陆的本地纺织业还是逃不脱崩溃的命运。

    历经多次波折,天竺纺织业成了天竺人民苦难的象征,后世天竺的英雄正是以手摇土制纺车的形象号召人民反抗英吉利殖民政府。

    为了防止意外,直秀还讲了著名的阿米康德被愚弄的故事。

    阿米康德是孟加拉的一个富商,深受当时的统治孟加拉的莫卧儿王朝执政者王公西拉吉的信任,被委任为重要官员,却因为大笔财富的许诺,被当时英吉利东印度公司的将领克里夫收买,出卖情报和采取行动拖后腿,使莫卧儿王朝在决定性的普拉西会战(1757年6月23日)中失败,而英吉利人事后反悔,嘲讽阿米康德说前期承诺根本是骗局,阿米康德因此发疯而死。

    普拉西会战之前,英吉利人在天竺大陆只有沿海的零星殖民地,此战过后,英吉利开始吞并整个天竺大陆。

    直秀初步给大家普及了工业、市场、贸易、关税、货币贬值和贸易均衡的概念,也不指望他们立刻能清楚,主要是引发思考。

    现在各藩贸易都是通过幕府来进行的,贸易中心都是幕府直辖的几个大城市,江户、大坂、京都、长崎,各藩之间的贸易由这些城市里的幕府特权商人把控。

    横井小楠的改革策论《时务策》,虽然指出了发展国产和商业贸易的好处,但并不透彻,和幕府及各藩的贸易有什么侧重点没说清楚,抵消不了家臣团以农为本的担忧,而且提出的唯才是举的想法又触动了上层武士的利益,言而总之,《时务策》不能说不好,但细节不够清楚,只是个框架,不够清晰。

    直秀希望小楠先生能从全盘考虑,未来能在肥后藩和越前藩做出成绩,扩大影响,在幕末风暴中两个藩国能有更好的经济实力,领民的生活也不要受到原来那样的剧烈冲击。同时,也期望他能影响更多的人去理解工业和商业的意义,大家一起努力渡过开国后的难关。

    两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大家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小楠先生请直秀以后多来拜访,同时要求直秀翻译《国富论》、《人口论》成书后,无论如何也送给他学习,总之,宾主尽欢、各有收获。

    好人有好报,上门送知识的直秀发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