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0章:首映之中(二合一)(第1/4页)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前夜》的故事并不算复杂。    以资料纪录片的视角推进引入之后,就是围绕着“开国大典升国旗”这个点在做文章,一上来以各个角色之间对话展开的节奏感就很强,节奏感不强也不行,七个故事片都有限时,必须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表达出整体内容。    故事背景很快的就交代出来:    大典前夕,有特务破坏,大广场封闭,严禁进出。而关于大典之中重要一环的升国旗仪式,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考虑到电动升旗的现场效果要比人工升旗好,上级还是想尽量可以在国内首次采用电动升旗仪式,向全国人民展示一个新的国家形象。只是大广场封闭之下,电动升旗组无法做升旗长测试。    于是,作为电动升旗技术总工的林治远就开始在自己所在的工作场地:一栋四合院里,严格按照比例自建起升旗台来进行模拟试验。    尽管这个故事的复杂性程度并不是谍战般的烧脑,但此刻,坐在台下的观众依旧目不转睛。    原因很简单。    坐在大荧幕之下的这些年轻人,对于开国大典这段历史都很清楚,都知道有一个伟人站在城门楼上的一声宣告,但是对于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电动升旗”这个细节,却所知不多。    所以,此刻看到影片里正在呈现的关于当年升旗仪式前的故事细节,就带有一种对当年历史的探索好奇心......    “是欧昊!”    大荧幕上,一个阳光小生背着柜子出现时,台下,有迷妹尖叫。    也有小声的议论:    “这3:1 的比例模拟一个升旗台靠谱么?因时因地的不同,哪能一贯而论?”    “咋不靠谱,这军舰下水前,也要按比例一丝不苟的模拟呢......”    此刻。    李南池坐在第一排,很容易就能听到来自于身后一众影迷们的观影情绪反馈。他也是在抱着欣赏的心思,这尽管整个献礼片七个故事的剧本是自己提供,但除了《夺冠》是自己深度参与拍摄创作的外,其余这六个故事都是六位导演各自拍摄,他也在感受着现场影迷朋友的反馈。    而千里之外。    东北,冰城。    千达院线内,第一个接受检阅的导演管沪,就是手掌握在观影席的扶手上,大荧幕投下的光线在只有发茬的脑门之上投下泛青的投影。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当管沪手掌有握成拳的举动时,往往是他心情比较在意的时候。    这会儿,管沪确实比较在意自己执导的这部《前夜》在观众眼中的效果呈现。    因为,七位导演合拍一部片,虽然嘴上说没有比较,但不管是影迷还是上游导演圈,都难免就会有一个横向的比较。而自己所执导的这个故事片是第一个出场接受检阅,这让他此刻心里无法淡然处之。    一旁,《前夜》的一众演员们就坐在导演管沪旁边。    比如,影帝黄博,在播放的同时,他此刻心中也会心绪漂浮着。《夺冠》样片出来时他是满意的,但毕竟市场才是检验成败的唯一标准。自己现在演是演出来了,但效果到底如何?观众买不买账?面对着现场的观众,这都是他此刻心中在所忐忑的。    说起来,跟旁边的这位老友管沪,两人都算是老搭档了。管沪的电影他都是参演了不少。每次演完他都会打趣的赌咒发誓再也不跟这位老友合作了。没奈何,这位老友在片场对于镜头上的把控简直可以用不近人情的严苛来形容。当然这只是一种打趣和玩笑话,他自然不会撇下老友的邀请于不过,他和管沪这位老友之间本就是处于相互成就的一种关系。    正是这种关系,所以在此刻,黄博身上承担的压力也并不比身旁的老友少到哪里去,作为《前夜》这个故事片中的饰演主力,他在其中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戏份,观众若是不满呈现出来的效果,那么开喷的火力点就肯定在管沪和自己这位主演身上。    这般想着。    很快,荧幕上就迎接来了一波情节上的跌宕。    画面中,经过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