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 人心(求收藏~)(第3/4页)  宋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曹太后当然更不能忍,过继就要断绝那边一切的关系,你继承皇位,反而去认了亲父,那我与仁宗算什么?

    名分既定,内外有别,事关皇位,岂能妄动!

    于是乎,曹太后与朝臣们坚决反对,朝野山呼海啸。

    按理说,英宗应该退让,这确实违背礼法,外加曹太后与朝臣们的压力,刚刚登基,怎么能与天下人对抗?

    但英宗丝毫不退,他有他的考虑:第一,皇位的正统性问题。哪有藩王的儿子是皇帝的?所以,他称呼他亲爹,必须是‘皇考’,皇帝的儿子才能是皇帝!

    第二,就是礼法上的悖论。明明是亲爹,怎么能称呼为‘皇伯’,亲生父子反而成了外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个无可改变!亲爹都不认了,还算什么孝道?

    当然,也或许还有权力争斗以及父子感情之类。

    总之,这件事在当时的朝野引起巨大波澜,包括司马光等人在内,全力反对。最终两相争执不下,是韩琦与范仲淹从中穿插,令曹太后退让,英宗得以称呼他父亲为‘皇考’,这才算平息了这件事。

    曹太后撤帘还政后,看到机会的人,纷纷弹劾、攻击之前支持曹太后,反对英宗的朝臣,并且危及到了曹太后的地位。

    这个时候,之前反对英宗的范百禄,还是小小言官,公然上书,据理力争,在朝野颇为瞩目。

    作为英宗皇后的高太后,自然记忆犹新。

    高太后说这些话,其言自明。

    现在的情形与当初极其相似,眼见年轻官家掌权,必然会有无数趋炎附势之人将要重复当年的旧事,威胁她现在的身份与地位。

    范百禄是经历了当年的濮议的,也清楚高太后话里的意思,却没有立即开口。

    因为,现在情形与当年完全不同!

    英宗时期的党争还没有现在酷烈,范仲淹,韩琦等人也算不偏不倚,稳住了朝局与天下人心。可眼下是‘新旧’两党水火不容,朝廷里没谁能有范仲淹,韩琦等人当年的威望。

    官家要变法,必然重启新党,这么多年的厮杀,恩怨难解,定不能相容,那时,谁能站出来阻止,保护高太后以及他们这些人?

    高太后看着范百禄不说话,轻叹一声,道:“老身不要求卿家做什么,只有一件事。在老身闭眼前,不想再次看到天下大乱,社稷动荡。”

    听到这句话,范百禄脸色微变,再也沉默不下去,肃色躬身道:“娘娘放心,臣也不想看到那一幕。”

    高太后盯着他一会儿,点点头,道:“有卿家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吕卿家确实御下不严,才导致三司衙门的事。相信过几日,他就会向官家请罪,官家向来宽仁,会请他出来。”

    范百禄没那么乐观,只能应着道:“是。”

    他却不知道,高太后这话里有话。

    两人说了一阵,范百禄这才心事重重的出了慈宁殿,返回政事堂。

    在范百禄离开慈宁殿时候,吕大防已经回到府里,安静的坐在书房里。

    他向来喜欢的三子,吕宏宥站在他身前,抬着手,看着吕大防的神色,面露担心。

    作为儿子,他看的清楚,他父亲现在的沉默与往日不同。

    往日的沉默是自信,从容,现在,则是真的沉默。

    吕宏宥等了一盏茶功夫,打破平静的道:“我都听说了。敢问父亲,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吕大防缓缓睁开眼,看着他,道:“你说的什么?”

    吕宏宥道:“父亲为什么一定要阻止官家亲政,更是在紫宸殿与官家针锋相对?这是自招祸患,我知道父亲自有打算,事关吕家安危,儿子想问一问。”

    吕大防看着他,静默了好一阵子,道:“‘王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