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1章 承包这片猪圈(第1/2页)  似锦华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伯,平时,婶子都给做些甚吃食?”

    “有啥吃啥。”

    “你喜欢吃些啥?”

    “疙瘩汤啊!”

    “胡食?”

    “哪里是什么胡食,我婆娘跟着别人学着做的,家里有啥,混弄成一锅,什么味儿都有。现在啊,我可最爱吃孙管事做的饭菜,那滋味!”

    大伯只是个普通的种地老农,瞧着话也不多,回庄子的路上,打开了话匣子,把他的日常生活悉数说了一遍。

    她一边听着,时不时问上几个问题。

    倒不是打发时间,而是真去了解农人的生活。

    跟城内百姓相似,庄子上的人,他们锅里也是一些蒸煮的食物,的确是有什么吃什么,一般自家会种些青菜,春夏秋还好,到了冬天基本见不到叶子菜,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农户,家里还有几只鸡,下了蛋,那是舍不得吃的,等到赶集的时候,带着一块去卖。

    而“猪”这种家畜,由于饮食习惯暂且的差异,吃的人不多,本身也不值钱。

    一头成猪,大概在500文的样子。

    正是因为需求低,市价就低,对她而言,还算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需求低?

    为什么吃的人不多?

    想象一下——费老劲儿杀一头猪,猪肉,放锅里,加白水,一顿煮,煮完撒几颗盐。

    能好吃吗?

    比起后世的“炖”“烩”做法,连连摇头,直呼难以下咽,更别提“炒”。

    当然咯,“烤”是高级菜式。

    炙烤多流行于羊肉。

    烤鱼好像也没看见多少。

    话又说到开铺子,想要提升时间性,扩展性,也就是铺子开的时间长,面积大或多家分店,应该怎么做呢?

    她认为根本在于差异性。

    甲乙丙都开酒馆,食肆,凭什么丁多年屹立不倒?

    酒馆主打酒,跟别家有什么不一样?

    食肆主打菜,跟别家有什么不一样?

    正是因为这种“不一样”,才能收获“不一样”。

    大伯所在的庄子,离淮安城,大概步行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路熟悉,走得快,可能一个小时多点就能到。

    大伯家在庄子靠中间些的位置,顺便就去了几家亲朋处看“猪”。

    一到农舍就想起来黔中道一带的纯天然茅房。

    上面是茅房。

    下面是猪圈。

    就不仔细往里瞧了,反正猪儿长得是五大三粗那种。

    正常情况下,淮安一带雨水充足,地里草藤多,猪儿也不缺食,若是在这一带养猪,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项目。

    此外,庄子周围的田地,品相非常一般,这才让不少农人选择去城里找活儿干。

    大致了解了一下,此时庄子上有十几头猪,其中六头猪是在一户人家。

    大伯说道:“这是老龚,种地那可是一把好手!”

    “龚师傅好。”

    “我不是什么师傅!”大叔一个劲儿摆手,一边把脸转到另一侧去了:“以前种地还行,现在也不成了。”

    “怎么回事啊?”

    “黄蛾子厉害,去年来了些,今年怕是走不了,得闹个几年咯!”

    大伯接着说道:“老龚脑子灵光着。”

    “哪儿有你能耐,现在都去城里干活了,有什么其他活儿,介绍我去试试。”

    “你走了,你家猪崽怎么办?”

    龚师傅叹气起来:“想着多养几头猪,好换几个钱,唉,那些人一直不来,明明就是说好得咯!再养下去,我就养不起了!”

    某人正心里偷着乐。

    清了清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