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3章 隐秘的角落(第1/4页)  鉴宝无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大志说完,罗宇泽嘿嘿一笑,还拍了下巴掌,“哎哟!您老不说我还不好意思提,吴夺现在不轻易给人看东西哩!”    “我什么时候没给你看啊?”吴夺笑着接口。    “我是说不轻易看。”罗宇泽一边打开行李箱,一边又道,“这一趟来青都市,消息挺偶然,也挺有戏剧性,没想到竟然真的收了东西。”    结果,罗宇泽打开箱子之后,大家都不由笑了笑。    因为本来看箱子的体积,还以为是个不小的件儿,结果里头全是烟,得有二三十条。烟盒没商标,白盒,倒是也封了塑膜。    罗宇泽先是顺手拿出几条,“青都卷烟厂弄的,大家留几条尝尝。”    接着,才从箱内一侧拿起了压在几条烟下的一个长条形的锦盒。    这是个书画盒。    吴夺一看,“哟呵,你现在还敢自己收书画了?”    “先看东西,回头给你细说。”罗宇泽说着,就把书画盒打开了。    这是个横轴,宽度也就一尺多,拉开之后,长度也只有一米半左右。    这是装裱后的长宽,画心面积也就两平尺左右,而且一端还加了题跋。    看装裱和题跋,不怎么老,看着应该是清中期以后的。    不过,画心的年份,不能根据装裱和题跋判定,因为装裱可能是后来重新装裱,题跋也可能是后来加上一并装裱起来了。    一看画心,大家的目光都有变化。    他们都不算外行,虽然说不上精通书画,但是东西看多了,好赖很容易分出来。    画心之上,湖边有山,山边巨石嵯峨;湖边亦有林,层林尽染红;湖水波光粼粼,有一小舟飘在湖中。    除了湖水近似留白,其他的景物都是密密匝匝;这种对比,让人感觉到一种很特别的味道;而且细品之后,气象万千。    如此小的尺幅之上,尤为难能。    “好一幅秋林湖石图!”吴夺心头暗叹。    只是,这幅《秋林湖石图》上,没有任何款印,只有构成图画的笔墨色彩。    而接上的题跋,则是一幅对联:    丹青入我眼    赤叶添湖光    题跋倒是有落款,但是落款是个号:半望斋主人。    落款下有钤印一方,也是“半望斋”。    字体是行书,写得中规中矩,有功底,可也没什么太出彩的地方。    钤印是阳文,刀工尚可,金石味道也可以,但也不像是名家之作。    吴夺先是仔细看了看,他没听说过“半望斋”这个堂号。    葛亮看到之后,就手拿起手机查了查,也没查到;罗宇泽看他查,还跟了一句,“甭查了,我查了老半天也没查到这个‘半望斋’。”    虽然吴夺还没“听”,但这情况他感觉“半望斋”可能是个不知名的堂号;自古以来这样的堂号太多了,古代文人,稍微有点条件的,谁还没有个堂号?    应该是这个“半望斋主人”得到了这幅《秋林湖石图》,而后重新装裱了,装裱之时,加上了自己的题跋。    通过装裱和题跋的纸质、墨迹来看,年份确实在清中期以后,而且还可能更晚,晚到清末。    而画心,肯定要老得多,从纸的老旧程度和笔墨颜料的氧化程度来看,最晚也能到明,也不像是做旧的。    吴大志似乎很感兴趣,认真地看起画来。    他重点看的是皴法。    “有牛毛皴,也有解索皴,干湿相得益彰。厚重不失秀,清雅带肃穆,这画儿,绝不是普通画家的作品!”    牛毛皴和解索皴都是绘画的皴法。顾名思义,牛毛皴像牛毛,用细线密皴;解索皴就像解开绳索一样,是弯曲的长线皴。    罗宇泽一听吴大志说的,喜笑颜开,“英雄所见略同啊,为什么这画没有款印我也敢收?就因为我看的是本质啊!”    “价钱也不高吧?”吴夺也笑了笑。    “你总是这么一针见脓。”罗宇泽也不避讳,“这画没款没印的,就算看着再好,也不可能大价钱收啊。”    吴大志还在细看,吴夺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