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死在路上(第1/2页)  密十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沒有人知道卢韵之为什么改名字,只是认为他是为了表达对两位结义兄长的思念,和当年承诺的实现,可其实梦魇之所以改名,就是要让别人误会他是这么想的,他不想再叫卢韵之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和卢韵之差的太远了,如果依然叫这个名字那是对卢韵之的侮辱,所以毅然决然的改成了卢清天。

    虽然密十三在作为上已经走向了偏差,有种种的不是,即使如此密十三的一番行动还是令大明的风气为之一振,百姓们觉得官僚们不再强征暴敛了,而经济上也比以前好了些,物价下降百姓们丰衣足食,加之这几年也算是风调雨顺,收入颇丰,大家日子富足了沒不念朱祁镇和卢清天好的,还有人编了个民谣,大意就是卢清天才是人民的大青天。

    再也沒有人说朱祁镇是大昏君,更沒有人提起当年的土木堡之变,担心锦衣卫的番子和官府的走狗抓走是一点,的确过得好了也是一点,当然现在的国泰民安只是一种假象,大家都乐在其中,感觉十分满足,这种假象就好似豹子脑中的瘤子一样,不痛不痒,平时看不出來什么,也会沉迷于安逸的生活,可是一旦发病那就是致命的,当然这一切朱祁镇是看了,连卢清天也是看不到的。

    朱祁镇的身体每况愈下,司仪监和内务府已经悄悄地采购东西了,防止到时候措手不及,当然燕北被罢官了,朝臣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开始正常办公不再专注于补漏洞和对抗监察,大明又正常的运转起來,不过这次他们学乖了,不再这么暴敛巨贪,唯恐有一天再次肃查又弄个措手不及,所以说这次的肃清还是有些成效的,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是而已。

    其实正如之前卢韵之等人闲聊的时候曾说过的那样,百姓们恨得不是贪官,大多数人考取功名为的就是富贵荣华,当官就是为民做主为民造福,于此同时也要满足个人的私欲才行,大公无私的人不是沒有,只是太少,就连卢韵之于谦这些为了天下安危付出生命的人,都不敢说沒有一点私心,百姓真正恨得是那些吸了民脂民膏,还残害百姓的贪官硕鼠,俗话有云,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些官拿了钱并沒有办人事儿,所以才有这么多百姓骂贪官恨贪官,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很多大成分上百姓的谩骂也处于内心的向往和嫉妒,他们认为当官贪是正常的,只是大多数人做不成官,所以眼热而已,这也是民间骂官的一大理由。

    这次肃清的前期多是针对于这种“办事不利”的官员,所以也算达到了很大的效果,清理了大部分朝中的毒瘤,公平地说正因为这次肃清前期的正确性,才让大明又飘摇了近二百年,虽然后期跑偏了,但是及时的拨乱反正,也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燕北被罢官了,文臣皆大欢喜,御史也都辞官相迎,其实说得好听什么辞官响应燕北,做最后一次无声的抗议,但实则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无非就是怕燕北走了自己当年整的人死灰复燃,对自己开整到时候才是生不如死呢,不如早早归隐做个寓公算了。

    燕北和卢清天长谈一次,卢清天让燕北先休整一段时间,等大明的态势平稳了再做打算,燕北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操之过急,颇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但是从高到低,骤然而下的落差让燕北失望之极,认为梦想已经破灭了,长吁短叹一番后黯然离去。

    其实卢清天挺欣赏燕北的能力和正值的,只是毕竟燕北太年轻,性格也太冲,让他磨练一番也是好的,还想着等大明稳定一下,过个四五年,燕北的性格脾气都磨圆一些的时候,再重新录用。

    但怎曾想,燕北以为自己是被永远搁置了,卢清天这么说只不过是为了安慰他的客套话,当不得真,燕北心灰意冷刚回到府上就吐了血,燕北沒有在京城继续休养,说是身体不适要还乡休养,卢清天想了想便准了,他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却也沒有刻意去算,就这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