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撂挑子装死?(第3/4页)  大汉列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方说你我同为列侯,让咱们换上粗布衣裳每天步行十几里路,吃着最劣质的五谷杂粮为食物,住在冬天透风夏天漏雨的狭窄小屋里,终日与蚊虫蟑螂为伍,你会愿意愿意吗?”

    “少府是在开玩笑吧,怎么可能过那种生活。”

    “是,也不是,窦广国曾住在黑窑以采矿为生,到窦彭祖这一代才多少年功夫,窦家人个个锦衣玉食里泡着还不是越过越好,当我们的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需要追求的是更高级的物质,或者更高的精神追求,琴棋书画可以捡起来,听大戏看赛马也是时下流行,将来会越来越繁荣发达,到那时候除了最穷的人过着苦日子,大部分人不愁吃喝生活优渥,风气也就自然而然的改变了。”

    “改变风气?那可不行,万万不行,除了风气其他都好商量。”窦婴的脑袋摇的像打鼓似的,改变上古风气的责任无人敢担当,所以汉文帝到汉景帝四十年的时间,每次遇到改变风气的门槛就立刻缩回去,风气改不好立刻从明君变成昏君。

    “不改一有办法。”

    “什么办法?”

    “战争。”

    窦婴眉毛拧成疙瘩:“为什么会是战争。”

    “汉承秦制,秦人制度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为了扩张和吞并,不打战争汉家无路可去,只有慢慢等待民风改变,滑向不可知的深渊,改不改只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战争可以消除民风变质的隐患,只要有战争,男人上阵杀敌,女人照顾家庭。”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少府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啊!”窦婴恍然大悟道。

    曹时说了一大堆话,拐弯抹角的暗示两个字,战争。

    不打仗,大汉帝*功爵体系就无米下饭,一年不打仗就穷一年,十年不打仗就穷十年。

    三十年不打仗,整整两代人垮掉了,六十年不打仗四代人碌碌无为,不出一百年,军功爵体系会自行瓦解。

    列侯不能没有战争,军功爵不能没有战争,长安城外南北二军也不能没有战争,没有战争他们会一点一滴的烂掉。

    否则早晚有一天会烂掉根子,战争是生肌止痛的疗伤圣药,可以把腐烂的根系去除长出新的树根。

    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打的是个人军事指挥能力,打的也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再厉害的名将也挡不住饥饿的士兵。

    所以为了打仗先得弄钱,搞来搞去又回到一个钱字上做文章。

    “陛下生平之志乃打匈奴,我的志向也是打匈奴,不仅仅是为我自己,更是为了接触边患,废除和亲制度。”

    “少府又说笑了,匈奴远隔几千里看不见摸不着,这些年和咱们和亲关系也很的友善,打匈奴对咱们弊大于利。”窦婴不以为然,他当过兵打过仗,见识过吴楚七国之乱的兵凶战危,汉军对对抗凶猛的吴军尚且要以防守挫其锐气再行进攻,对于打匈奴是没有多少底气的。

    曹时也不打算继续说,他和窦婴差了一辈人,思想观念性格特征截然不同,窦婴的性子绵里藏针坚韧十足,幸好他的性子比较绵软不喜欢争斗,曹时也不想和窦家最聪明的人闹翻,窦婴忠谨平和聪慧练达的性格还是很讨喜的,起码朝廷内外还真没听说有他的政敌。

    解决卫绾和直不疑,他发现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就更大了。

    丞相柏至侯许昌,能力不算出色威望也不太高,显然是个不得已选出来的角色,根本不具备总揽朝政镇压百官的本领,御史大夫张欧,性格绵软不喜争斗,某种程度雷同于老好人直不疑,他的性格挺契合小皇帝刘彻的用人心思,但不利于解决三公九卿的矛盾,压不住上卿依然不足。

    太常赵周、郎中令石建、大行令桓宪、大农令窦婴、廷尉田蚡无论实力还是威望都差的多,更不用说太子太傅王信、长乐卫尉田胜,詹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