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第1/2页)  菩提仙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金风飒飒,万木萧瑟而不衰。滇南气候温和,即使时至深秋,并未见草木过多被金气所伐,仍然郁郁葱葱,生机虽有衰减却绿意依旧。

    五龙山西面山谷,夕照斜照,满谷梅花映辉晚霞,一片残朱碎赤。五龙山又名万梅山,盖因山中植有梅树千株,夸而称为万梅。此山西涧尤为奇怪,梅花早开,能从深秋开到一二月份。当地人都认为此谷汇聚灵气,自明清多有名士隐居,如清末“万树梅花一布衣”之称的方树梅先生。但此山颇大山中景色最佳的西谷却属私产,是冷氏宗祠祖墓都建于西谷之中。冷氏历代官宦之家人才辈出,又多忠义之士于乡里地方颇有威望,故自清初于此开枝散叶以来皆得山民拥护,即使那动乱的十几年也没有受到多大迫害。

    冷氏能几百年甚至到了天朝都能占有此谷,不说当今出了位副部级的高官。且说清咸丰、同治年间时长毛下坝(史称杜文秀起义),攻州掠地。冷氏先祖冷阳公为建宁知州,以一介书生率众守城,誓死不降,城破殉国,生年四十一岁。兼之生前又为官廉明,素有清誉,亡后民建祠于五龙山祭之。由此五龙西涧成了冷氏宗祠。冷氏祖籍江西,本为明朝铁冠道人冷谦之后,家传自道家,历代也有出名道士,如普化真人冷于冰等。清初有一支脉为官滇中才有子孙在此定居,自古无不通医典的道士,冷氏后人若不为官必为良医,济世救民为传家精神,几百年下来,积累的威望在小小一州一郡之间早已如天之杲日。

    此时,山中溪涧碎石路上,正蹒跚的走着一个青年。青年名为逢春,为冷氏后人。出生之时八字刑克,姓氏又孤,其父当今的滇省副省长冷钤为其取名逢春,望其能化冷逢春,逢凶化吉。

    青年佝偻着身体,抬了抬手抹了把额头上的细汗。从背包里拿出瓶水,仰头喝了一口,抿了抿嘴,轻声嘀咕道:“平时不觉山路远,此时怎么这么难行?”凝眉看了看前方,又叹了口气满脸暮气的继续缓缓而行。

    太阳落山之前青年终于看到了碧瓦红墙的宗祠,门前场地上有一半百老人正在清扫落叶。见到青年的身影,当即丢掉扫帚小跑过来。“春官儿,你怎么来了?也不和榛叔说一声,打个电话过来我也好去接你。对了,你爸身体还好吧?”此人是冷逢春五服之内的远堂叔伯,山中地产由他继承,当然照顾祠堂的任务也由他这一支负责,家就在祠堂不远地。冷榛一口气说了这些,也不见气喘,笑着接过逢春手上的行旅,又待去取其背包。

    “榛叔,不用了,我自己来吧!”逢春拒绝了冷榛的好意,勉强笑道:“父亲身体还行,家里多有养生之术,谢谢榛叔挂心了。”冷榛看着逢春面上苍白,而肉色黧黑。微微一愣,小心的问道:“春官儿,你身体是否有恙?看你气色不对,且去叔家坐坐,前些天正好挖了几颗上年份的黄精和茯苓,配上山药、山鸡炖上一锅给你补补。”冷氏族人多少皆通医理,为祖传行当,冷榛看着逢春面色不对,不由当心。

    逢春心下一惊,但面上掩饰的很好。微微笑道:“榛叔不用当心,我没事的,就是最近没休息好,正好现在休假来山里散散心。”接着又拍拍肚子说道:“走了些山路肚子是有点饿了,不过还是先把行旅放到祠堂再去叨扰榛叔吧!”

    冷榛知道这孩子和他父亲一样就喜欢祠堂的老屋,里面除了祖宗牌位到也清爽干净,也不多劝,只是抱怨着说道:“你们父子还就一个脾气,里面虽说供奉的都是自家祖宗,但是一般人还真没几个敢住里面的。还好现在水电接通,厢房里也翻新过,到是比你榛叔那老屋子强上不少。”

    逢春看他不快,知道这老头以为他嫌弃农村鸡犬噪杂不愿屈就。在他想来年轻人有几个会喜欢山中凄凉,古屋祠堂的?村户虽然也贫寒,但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