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八章 官逼民反(第1/2页)  带着枪炮去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方城门虽然都在严格盘查,但对秦昊来说,要送方七佛他们出城,也并非什么难事,毕竟在这个即将没落的大宋王朝,就没有钱办不到的事情。

    只要有钱,别说送他们出城,就算送他们送上天,那些看守城门的也会毫不犹豫地绑竹竿,送不上去,捅也要把他们捅上去。

    只是,秦昊没打算送他们出去,他们都是方腊手中的得力干将,如果送他们出城,回到江南,必将四处征杀,受伤害的永远是那些小老百姓。

    因此,留下来是必须的。

    好在秦昊他们住在清风居已经有一段时间,不管是拱卫朝廷的禁军,还是衙门的捕快,都知道这里面住的是什么人,都知道他们是火拼梁山的英雄,是不可能收留叛贼的。

    更何况,秦昊不但是皇太孙的救命恩人,还是他的老师,没事谁也不想往这边掺合,纵算上面的命令下来,也是简简单单的问询了事,并没有真个入内盘查。

    午休之后,赵良嗣的书童便来到清风居,说是官家要见他,该来的终于来了,秦昊简单的收拾一番,便随书童来到赵府,然后跟赵良嗣一起坐着轿子来到皇宫。

    迎接秦昊跟赵良嗣的是一个小太监,长得细白嫩肉的,就跟个姑娘似的,那日在太子府,秦昊也见过太监,却没有这般乖巧,不免看多两眼。

    或许被人看得多了,那小太监也不以意,领着秦赵二人来到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这里是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

    秦昊进来的时候,赵佶正伏在案桌上批阅奏章,听到当值太监的报告,也仅仅是抬起头来,对着两人轻微地点点头,却没有说话。

    整个宋朝君臣关系都是非常宽松的,这个还得益于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勒石三戒,其中第二条就是不杀读书人,不杀上书言事者,所有宋一朝,都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朝的读书人,如果不是在正式的场合见着皇帝是可以不用下脆的,所以赵良嗣跟秦昊进来后,也只是对赵佶作揖,并没有行下脆之视。

    赵佶的打扮显得有些休闲,戴的是普通的学士方巾,穿的是普通的淡黄便装,只是他的神情却显得特别的凝重。

    两人站在堂下等待差不多半个时辰,赵佶才将手中那些乱七八槽的奏章处理完,将朱笔放在笔架上,然后探身问起秦昊,“卿就是秦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这个有点废话,秦昊当作没有听见,只是回答是,也没再说其他的,赵佶也没想他说其他的,刚才的话不过是开场白,接下来才问起他最感兴趣的事情:

    “当日宋江盘踞梁山,朝廷数万大军数次围剿均无功而返,而卿仅凭区区数十人,便将梁山贼寇一网打尽,是如何做到的?”

    不讲联盟之事,却提梁山旧事,想来在官家的心里,是在为问询破方腊之策,秦昊低头沉思半晌,然后才道:

    “剿灭梁山非秦昊之力,而是梁山贼众,抢百姓、杀平民、吃人肉,引起天怒人怨,然后老天爷看不过去,一把天火把他们都烧死了,是为天遣!”

    “天遣?”赵佶见秦昊没有据功,不禁将身体向倾,探身问道。

    “天遣!”秦昊回答得很肯定,在他回答这句话的时候,连他自己都相信了。

    赵佶没有理由怀疑秦昊,看得出他的神色有些失望,在他原来的设想中,秦昊既然能火烧梁山,也就能火烧方腊,如今看来,此路好像有些不通。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如此过得好半晌,赵佶这才指着桌上的那堆集如山的奏折,叹口气道:“这些奏折都是来自江浙,奏的全是方腊的事情。

    说到这儿,随手从里面抽出一本,单简地瞄一眼后,随即说道,“这本奏折来自桐庐,讲的是三天前青溪县失守,兵马都监颜坦被杀,县主翁开被活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