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56章 城头炮战(第1/3页)  大明由我而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金的火炮威力并不大,但还是有不少炮弹轰击到奉集堡的城墙,虽然打不到城头,那种撞击炸裂的轰鸣声对士卒的心理也是很大的干扰。总兵陈策急忙命令士卒准备好木头石块来修筑城墙。

    这个时代的火药燃烧都会有很大的黑烟,弄得城头的守军视线都被浓浓的黑烟挡住了。就在城头上的明军被黑烟弄得心烦意乱之时,炮声停了,后金的云梯悄悄地搭上城墙。少部分八旗前锋爬上了城头与守城明军激战,戚金忙命令手下丢掉鲁密铳换上长刀和藤牌与敌军近身血战。

    原来皇太极用大炮轰城墙,并不只是为了击破城墙,而是用火炮的黑烟来遮挡明军的视线,然后计算好发炮的时间,士卒们先走,大炮后开。等到炮弹爆炸以后,八旗先锋离城墙只有三十丈的距离,满洲兵一个冲刺,迅速登上城头。

    总兵陈策急忙命令士卒登上城楼支援戚家军,其余的士卒刚登上城楼,又听得城墙重重的轰击声。原来冲刺的不只是满洲兵,满洲缴获的火炮也在冲锋,冲锋到更近的位置继续炮击。这些炮质量实在是太差了,当场又炸膛了三门,皇太极的心在流血。好不容易缴获的十几门炮,炸膛了五门炮。但是近距离的攻击仍然对城墙造成了巨大的损坏。

    戚金将军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在古代人里面可算是高寿了,虽然年老,身体依旧勇猛。他从小就跟他的叔叔戚继光练兵习武,可以说是有一身杀敌的好技艺。戚金手持钢刀,左劈右砍,推到了一座云梯。

    八旗兵知道现在是攻城的好时机,像潮水一样向城头涌来。戚家军大都受过严格的训练,又善于配合作战,面对身穿重甲数量处于劣势的鞑子作战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反倒是其余士卒面对这些八旗劲旅,以多对少反而被像割韭菜一样丢掉了头颅。

    这场仗打了一个多时辰,戚金所部终于将八旗兵赶下城头,重新架设起三段射击序列。天色已晚皇太极眼见攻城无望只好鸣金收兵。

    第二次攻城大战,明军死伤两千余人,八旗先锋死伤两千多,皇太极的火炮基本上都报废了。接下来的几天,八旗只能采取硬攻的办法。后金兵付出了更大的损伤,明军因为早有准备没有出现过第二次守城大战的伤亡数字。

    皇太极被努尔哈赤换下,天命汗的年轻侄子济尔哈朗上阵。这位年轻的满洲将领甚至登上了城头,但仍被戚金杀退。八旗军围攻奉集堡七天,现在明军守城的士卒还有一万三千人能奋力作战,八旗军则是损伤八千有余。

    熊廷弼对后金的主要对策是防御。防御的特点是什么?是抵御进攻。防御的特征又是什么?是等待进攻。

    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但带有消极的目的的作战形式,只有军队力量强大到足已达成积极的目的时,熊廷弼才会放弃防御,选择大规模的野战进攻平定辽东。

    熊廷弼已经知道奉集堡被围攻,但是他严令明军各部不许出城野战,他也不会派兵去救援。奉集堡储存了大量的粮草和武器足够使用三个月之久。如果奉集堡的两万军队不能守住城池,他们就会全部战死,成为大明的忠勇烈士。

    努尔哈赤自认为八旗军是:气驰星电,威振霾风。月明山海关头,云黯长白山下。满眼旌旗,动金笳而出发;腰横弓箭,控铁骑以长征。没想到被一座小小的要塞挡住了进军中原的雄图霸业。

    皇太极倒建议父汗不如让大军直接越过奉集堡攻打沈阳,由他率领五千骑兵留下看守这座城池。这是范文程给皇太极出的计策,沈阳有范文程的兄长做接应,容易里应外合。皇太极一直努力学习汉人的历史文化知识,满腹经纶而又经世致用的范文程得到了他的器重。

    天命汗接受了这个建议,皇太极在奉集堡附近驻守,八旗大军浩浩荡荡的前往沈阳。

    熊廷弼的辽东总督府就设置在沈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