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6章 拜访削球手的父母(第1/3页)  重生之我的199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之我的1992第476章拜访削球手的父母许美云现在上班的地方,仅仅是建筑物一层的一半内容是工行网点。杨浦这幢大楼,半栋楼都是工行。

    陈文没着急下车,吩咐司机开车绕着杨浦的工行建筑绕了一圈。

    开车比走路快多了,没多久陈文就熟悉了附近的地形。

    陈文也搞不清工行这处地方的未来周边交通,将来的杨浦大桥肯定从附近越过黄浦江,至于引桥从哪里开始,不晓得了。

    未来有三条地铁和轻轨线会从这一带经过,但是具体哪个站点落在哪个路口,陈文也不晓得。

    不过陈文会猜,他的猜测不是瞎猜,有他的思路。

    许美云即将上班的新地方,连工行在内,几幢楼要么是银行系统的,要么是证券机构的,再有就是金融系统其他部门的,总之是金融区块。

    这几栋楼,将来的从业人员至少上千,甚至几千。如果他们在周边买房,或者租住,连家属在内,金融系统有几千上万人工作和生活在这里。

    金融系统是国字号的,市政和交通部门也是国字号的,将来规划地铁站的时候,有关部门会故意避开这一带的金融区块吗?肯定不会的了!

    附近500米内肯定会有地铁站的!

    陈文微微一笑,闭着眼睛买就是了,房子最大的意义是方便许美云上下班,每天从家里出来,走几分钟就到办公室,反正将来会涨到10万一平,随便买都是大赚!

    付清车费,陈文下车,找到了一家二手房中介。

    陈文有过多次的租房和买房经验,已经不是房产的初哥。

    进了中介的门,寒暄之后讲明需求,陈文在墙上的地图里找到许美云未来上班地点,用手指虚空画了个圈。

    他吩咐道:“你们在这个范围里给我找房源。”

    中介的人是一个30多岁的女业务,她翻阅了资料后答复:“登记在案的房源有三套,三居两一居各一套。”

    交了50块钱的看房定金,女业务领着陈文去看房。

    全国的房改大潮现在还没到来,那是6、7年以后的事情。但是在1992年,沪市和深市的市场化进程已经比较深入,不但有了商品房,连房改都已经试水了两年多。

    女业务领着陈文,就近首先来到了第一套房,三居室。这是一套房改房,以前是一家国营企业职工宿舍楼。

    企业拆迁搬去远郊,职工宿舍楼在一年前完成了房改,而且还没有“满五”或“满十”的再次交易年份限制。

    三居室位于一幢板楼内,一个单元每层两户人家,总共6层,房子在第4层,面积97平米。

    爬上楼梯,打开门,陈文参观了一圈,典型的70年代企业宿舍楼风格房子,方方正正的布局,卧室和厅堂没什么亮点。

    随后去了另外两套房,陈文惊喜地发现居然是商品房!

    去年建的房子,今年年初刚刚开盘。今天的这家中介,买下了两套,出租收租金。

    来到小区,陈文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

    封闭环境的大院,门口有保安,小区内有物业办公室,走在小路上居然还看见绿化。虽然绿化面积很可怜,但总归是有的。

    与沪市主流房产的那种企业宿舍楼相比,这里的环境明显上了一个档次。

    当然了,与21世纪的那些商品房小区相比,这个小区是不够看的。但陈文不计较这点差别,大不了将来继续买房送给许美云呗!

    陈文重生以来,许美云是第一位无条件地主动将全部的爱献给陈文的女孩子,他内心有一种护着许美云的愿望。

    小区内的建筑在4到7层之间,4层的房子是大户型,都是三居室;7层的建筑里是小户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