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7【王门心理学】(第3/3页)  梦回大明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同知姓宋,这知府当得非常憋屈——程番府,就是后来的贵阳府,从此有了贵阳这个地名。

    席书与程番知府互相行礼,这才退回自己的座位。

    接着司学老师们进来,席书再次起身行礼。张教授等一帮穷酸负手而立,他们依制也是不用回礼的,这是老师们少有的风光时刻。

    最后,为童生们作保的廪生,要全部站在西厅前,给提学官作揖行礼。而席书都不用站起来,更别提回礼什么的。

    接下来的正常程序是点县名,叫到某某县,该县教官就要应声,然后跑去站在提学官身后。但在贵州嘛,这个程序直接省去,因为今天就没来几个县级官学老师。

    随即点出作保廪生的名字,也全部站在提学官身后。

    终于,轮到考生点名。

    “贵州卫李珣!”

    “有。”

    “中曹司张仲!”

    “有。”

    考生们陆陆续续进来,就站在西厅前的院子里,随即拿着准考证去领自己的答题卷。接着前往搜检处,接受搜身检查,以防止作弊。

    道试不能自选座位,答题卷、准考证和考桌都有编号,必须三者编号相同,才能通过核查并开考。

    王渊慢悠悠研墨,不多时便得到题目:一道四书题,不少于200字;一道五经题,不少于300字。

    四书题为: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果然就像沈师爷所说的那样,席书只考四书五经的第一篇,而这道题正是《孟子》的第一篇。

    王渊写八股,就跟搞土木工程一样,先确定好总体设计,再拆开来分段设计,接着再一点点进行施工。

    这道题谈的是利益与仁义,特别简单,但想写出彩很难。

    王渊首先确定中心思想,即君子不是不言利,而是只言利有大害,讲仁义则不求利而得大利。

    “君子惟仁义而不言利者,盖专利诚乱之始也。”这就是破题了。

    接下来承题,简述只言利的危害。

    然后起讲,阐述仁义的好处。

    中间八股,详细讨论利益与仁义的辩证关系。

    最后大结,盛世都是施仁政而利天下,君子都是践仁义而利家国,则万民皆可享其大利。王朝末世人人言小利,不追求世间大利,则引来大害降临。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认真听从先贤的至理名言。

    顺便还拍了朱熹的马屁,说什么仁义就是天理,咱们都要悉心领会和践行。

    其实王渊真正的想法,虽然也同意仁义为先,但关键时刻要靠利益去推动,可惜这种话不能在试卷上写出来。

    (PS:没找到八股范文,本想自己写一篇,结果破题就破了半小时,内容咱就直接省略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