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 那些遥远的童年记忆(第2/5页)  与万物对话:霍金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个弟弟。大妹妹玛丽比霍金小一岁半,霍金并不喜欢这个妹妹,他们在童年的时候,关系不是太融洽,这恐怕也是因为年龄相差太小的缘故,谁也不会谦让谁,谁也不会照顾谁;成年后,霍金和大妹妹的关系反而变得融洽了。玛丽女承父业,成为一名医生,这让霍金的父亲非常开心。

    霍金快五岁的时候,他的小妹妹菲力帕出生了,那个时候的霍金渐渐懂事,也有了一种当哥哥的意识,他很喜欢这个小妹妹,三个人经常在一起快乐地游戏。在霍金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母收养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霍金的弟弟爱德华,霍金说他“是一个相当难缠的小孩”。遗憾的是,霍金的弟弟在2004年去世了。

    霍金出生十四天后,伊莎贝尔抱着儿子离开,返回了海格特,他们住在一幢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里。这幢房子很大很便宜,因为这地方离伦敦很近,经常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当地人都害怕房子被炸掉,房价就很低。对于没有多少收入的伊莎贝尔来说,能买到便宜的房子是最大的幸福。

    在霍金两岁的时候,伊莎贝尔抱着他外出,家里只有霍金的父亲。就在这时候,德国军队发射了火箭,霍金家附近的一幢民居被炸毁了,幸运的是,霍金家的房子没被炸毁,霍金的父亲也没有受伤,路边却炸出了一个大坑,以后很长时间,这个大坑就成为霍金玩耍的地方。

    很多年后,霍金在《我的简史》一中是这样描写童年那段记忆的:“我们住在一幢高大的、狭窄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里,这是我父母在二战时期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购置的,当时人人都以为伦敦将被炸平。事实上,一枚V-2火箭就落在离我们家只有几间房子远的地方。当时我和母亲、妹妹都出门了,只有父亲在家。幸运的是,他没有受伤,而房子也没有受到重创。但是在后来许多年路上留下了一个大弹坑,我经常和朋友霍华德在那儿玩。”

    战争没有给霍金的童年带来伤害,却让他找到了乐趣;与他相比,世界上另外一些孩子却没有他那样幸运了。在霍金出生两天后,也就是1942年的1月10日,有一个代号为“T4”的小组杀害了一些特殊的儿童,这些儿童都是身体有重大疾病的,共计10万。紧接着,德国人又制订了一系列计划,屠杀犹太人。

    伴随着硝烟炮火,也伴随着父爱和母爱,不知不觉间,霍金已经两岁半了,这时候,作为知识分子的父母认为:为了避免孩子长大后会出现孤僻这样的毛病,就应该让他从小学会适应社会,与同龄的孩子多交往。像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两岁半的霍金被父母送进了海格特的拜伦宫学校的托儿所。霍金与很多不爱去托儿所的孩子一样,他站在托儿所里大哭起来,身边的孩子们都在快乐地玩着玩具,他却不管不顾,只是大哭,在他的自传里,他用了“号啕”两个字,来形容他当时难过的心情。

    很多幼儿教师都在研究幼儿在托儿所里哭泣的原因。虽然导致幼儿哭泣的原因很多,但是,霍金在自传里写的原因却是很有道理的,他写道:“我只有两岁半,这是我第一回被放到我不认识的人中间,我很害怕。我认为我的父母对我的反应颇为惊讶,因为我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而且他们依从儿童发育教科,上讲孩子在两岁时就应该开始社交。”

    很快,两岁半的霍金还是被父母带走了,他的“号啕”确实让父母感到不安,之后一年半的时间里,霍金没有再回到拜伦宫的托儿所。

    霍金有个好朋友名叫霍华德,他是霍金的邻居,但是,霍华德的父母不是知识分子,后来,霍华德在郡立学校上学,霍金在拜伦宫上学,因为拜伦宫学校只招收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霍华德喜欢的体育项目是足球和拳击,而这些运动项目都不是霍金的父母喜欢的。

    在霍金撰写的《我的简史》一中,有张照片吸引了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