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一章 杀青与剪片(第2/3页)  林浩的电影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次当导演辛苦拍完之后,宁浩就立马回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剪片子,然后怀疑人生——导演这件事情,他觉着自己都挺有天赋的,但这一次真的是难了。

    难以取舍。

    胡广生是饱满的,他想做黑道大哥的想法虽然可笑,但他是认真地,所以宁浩很希望有一个他靠着西山大桥护栏的长镜头来表现胡广生的内心变化:

    这一段黄勃演的极好。

    马嘉旗作为漩涡的中心,是不是有些铺垫少了些,所以自己会在她做出一些举动的时候觉得不是特别特别流畅?

    还有马先勇这个保安,太平了,感觉就是个工具人,但他其实绝对不止于此。

    就连李海根,也不是单纯搞笑...

    所以林浩回国的头天晚上,宁浩就特别焦躁,活脱脱就是热锅上的蚂蚁。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段镜头跟他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亲密,交缠,束缚,直至难舍难分。

    大家看到宁浩的时候,他可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导演了,但实际上看看他之前的《香火》,就知道宁浩也是有文艺时期的。尤其是,还跟贾樟柯这个家伙比比了一阵:

    “你是导演,你应该要做你的艺术表达,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大概是当年《站台》的事情,他也不敢说太满。贾怂怂又补上了一句:“当然了,你老板的话也是很有参考性的。”

    当年如果不是林浩当机立断,最后拍完去了戛纳,也许去之后的什么威尼斯就不一定有收获了。

    反正那之后宁浩就折磨了好久,商业啊艺术啊都不太想放弃,直到最后一天。这货躺在沙发上,难得的安静抽烟。

    迷茫又无措。

    林浩和他之前并不熟悉,就是先通过市三尚杉的tokyofilmex这条路牵线,然后对方主动找上门。

    按理来说找上门来的,应该是自己占优势,但话可不能这么说。林浩作为业界知名演员,制片人,资本家...

    总之上来就甩给自己一个本子,还是好本子,林浩他自己还不演。

    得,那可不的拍好?。

    然后拍摄的时候,林浩纯作为制片在这里呆了很久,期间不会特别主动干扰,除非他觉得演员状态不行。再加上姜文的亲自来访,陈凯歌张一谋的电话指导,还有他一帮同学,朋友,都来串场。

    压力?

    紧张?

    还是说,自己拍到现在,什么都舍不得就是因为最后剪出来的东西少了,不能完整自己的表达或者他人的期待?

    不清楚,反正吧,他已经想着破罐子破摔,把这个版本拿给林浩看了。

    ...

    21日,林浩回国,第一时间视察工作。

    毕竟四月份之前就是最后的期限,这已经是戛纳特别给面子+熟人的结果。不然的话,报名日期早就过了,一般人都没有这个机会。

    当然,如果你是王家卫那种级别...

    可能戛纳都没有拿到完整版,就敢给他入围主竞赛。

    总之吧,林浩不是什么电影大师,他现在就是个制片。所以戛纳那边对他的推荐还是抱有希望,但也是要快点送过去,才能决定这部电影能不能入围。

    而林浩在国外的时候,也经常惦念着这部电影。大概是因为自己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这么完整的以制片的方式出现,所以分外认真吧。

    下了飞机,他回去收拾了一下,然后吃了碗紫菜虾皮馄饨,又吃了根油条,还喝了皮蛋瘦肉粥吃了卤鸡蛋...行吧,在国外的日子里,确实怀念中餐。

    但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今天他要去看宁浩剪的片子,上次他说有四个小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