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五章 这个高手(第2/5页)  人生一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活不乏以恶来反复对待他,但他依然相信善良的世界,相信他人的美好。这是心理极其强大的人,是英雄,是猛士,是菩萨。

    此时,冬子深信鲁迅先生的话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人生的惨淡。

    而我们只是普通人,不是猛士。

    “联想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上,可以找到线索。或许,他所回忆的地名,只是他对母亲回忆的一个折射。”

    “你的意思是,他母亲叫柳姑,所以,在他的记忆中,他把自己故乡的地名,也安上了柳树的特点”

    “对啊,这个可能性很大。于是,我就专门在西安附近的地方,专门找柳姓聚集的地方。因为在我们这边,一个村庄一个地方,同姓人聚居的情况比较普遍。我还产生了一个联想,也许,那个人贩子,也许就是他母亲的娘家人,或许也姓柳,或者她丈夫姓柳,这也是个寻找切入口,对不对”

    分析各丝丝入扣,这位公安大学的青年才俊,水平不是吹出来的,他是个高手。

    他于是重新检索信息,找这女人贩子中是否有姓柳的,还真找到两个。但经过其它条件比对,不是求助人的相关人员。

    在这58个犯罪团伙中,每一个女罪犯,当时的丈夫是否姓柳呢他通过查询户籍信息,有了新的发现。

    一位叫王菊花的人贩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人贩子的户籍信息中,她丈夫姓柳,是乾县柳家庄人。那是不是有这种可能,这个柳家庄,就是求助人母亲的娘家呢

    再按这个思路,追寻户籍信息相关内容。发现,这个柳家庄周边,只距离六公里,就相邻着一个王家庄。太巧了,这种近距离婚姻,在三十年前当地婚嫁的状况里,非常普遍。在检索婚姻状况里,他发现,柳家庄与王家庄通婚的历史已经很长了,既有王家庄嫁到柳家庄的人,也有柳家庄嫁到王家庄的人。

    “也就是说,求助人的回忆中搞岔了。他说老家地名时,实际上是联想到了母亲娘家的地名,对不对”小夏好像明白过来了。

    “有极大可能。毕竟,小时候,到外公外婆家的美好回忆,让他对柳家庄这个地方,深有眷念。并且,母亲改嫁以后,他以直觉与情感印象来记忆,母亲或许是回娘家去了。那些最美好的期盼,就在柳家庄汇合了。对温暖对安全对母亲怀抱的思念,让他在记忆中强化柳家这个特点。”

    这完全是心理学了,估计,这位冯警官,看的是犯罪心理学,也学会了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冬子觉得,他说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那你给我们打电话,就是确定了调查走访的重点地区,就是柳家庄”冬子问到。

    “不仅仅因为这。仅凭这种大概率的推断,不能成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我是发现了后来的一个信息,才给你们打电话的。”

    “什么信息”

    “那位王菊花,已经于七年前,死于一场意外。而意外的原因,是回娘家时,失足不小心跌入村里的沟渠之中,淹死了。而她的丈夫,却因为,村里修的这条深渠,路两边没有栏杆保护,而起诉了村委会要求赔偿。我连夜找乾县法院管资料的同学帮我查到的。你知道,在法庭卷宗上,有一句话,是关于王大个的。”

    本来,冬子与小夏还在为王菊花的死而叹气。她出狱后,应该是寻找这位求助人线索的最好寻访对象,但她死后,在哪里去找人问情况呢

    但一听到王大个的名字,他俩就兴奋起来。这个名字出现在求助人的回忆中。因为求助人回忆,这个王大个,就是他父亲的俗名。

    “当时法院的卷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王菊花的丈夫在法庭上举例。当年村里的王大个,也是摔死在这渠道里,村里赔了他五万块钱。按当时货币的价值,按今天算,村里至少要赔王菊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