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章 何止八怪(第2/5页)  人生一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或在房子和院墙间留一个夹道。相比之下,“半边盖”的房子节约了土地,“半边盖”的房子可以和邻居的房子无缝连接。其次,“半边盖”的房子,两个院子相邻的“厦房”共用一面墙,是“伙墙”或“借墙”,不仅可以节约建材,也将这个外墙变成了内墙,提高了保温性,居住的舒适性提高了。在寒冷的北方,是可以节省不少能源的。

    听了她的解释,冬子觉得,虽然本地人了解这些事,但介绍得有她如此专业的,还是比较少见。“你怕是搞专业的吧我记得,你是学音乐的呢”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嘛,怎么样,不服”

    “服气,服气,你牛。我算是理解了,外面高里面低收集雨水,有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的意思,这算不算跟你一样,陕西人都有点迷信”

    冬子的调侃,引来了小夏的笑声“其实还有一个作用,外面墙高土厚,也是为了防盗,住着安心些。”

    “嗨,这就跟锁一样,是个心理安慰,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君子还需要防吗小人防不胜防。”小夏突然问到“我需不需要防你呢”

    “防我”冬子的玩笑天赋又来了“我是狼,你当然得防。”

    “什么儿狼”

    冬子笑到“你想的那种狼,什么都是,你怕不怕”

    “哟,我真的好怕怕呢”她拍着胸口,模仿港台剧里的人物口音,倒有几分神似。“不过,我现在最怕的是你开车分神,对了,我安全带还没系好。”她拉过安全带,扣上。

    终于到了派出所,找相关民警了解情况,当听说我们是网站来的,确认过后,民警还算是配合。

    按姓名查找已经不太现实了,按地名查找,也有困难。因为包含枣树、枣林、枣塬的地名,从村到组,甚至某个单独农户所在的地方,粗略估计,也得有近二十个,不可能一个个找。

    于是决定,从失踪人口登记里查,查着查着发现,这个王能从来没出现在失踪人口登记里,这种检索,没意义。

    民警突然想到一个线索“你们不是知道他的大致年龄吧他上学时,教育局会有登记的,找那两年教育局的学生名册,是不是有线索呢”

    他给乡教育组的负责人打电话,得到的答复给人希望。原来,过去,在二十年前,那种各村学校登记的纸质入学表格,都是保留在乡里面的,而一个乡,一年学生的入学量,也只有几百人,找起来,不太麻烦。

    但是,这位乡干部,正在村里做其他工作,要下午两点钟,才会回来。

    于是,他们决定,先在镇上逛逛,顺便吃些东西。冬子是个厨师,对西安本地小吃,也见识过一些。但,那些小吃,都是西安市面上商业化的东西。民间老百姓们怎么吃,什么才是正宗的当地口味,你只有到当地乡镇集市上,才有可能吃得到。

    两人逛了一下街,也就是当地土产,除此之外,与全车的农贸集市,没什么两样。这地方离西安已经比较远了,所以,保留着很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这里,虽然年轻人的装束,与全国的风格差不多,但仍然看到许多年纪比较大的人,还保留着“帕子头上戴”习惯。

    当地老人喜欢在头上戴白色的帕子,这也是陕西人的着装特色。据说是因为陕西盛产棉花,当地人把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既能防风防尘防晒,又可以用来擦手擦汗,甚至还可以用来包东西,用途非常大又很经济实惠。

    两人走在街上,尤其是过集市时,街道比较窄,两人的距离就比较近。冬子低声地问到“这个帕子,怎么现在,还有人戴呢你看,这街上的人,也不在地里干活,也不需要拿它擦汗挡沙,戴个帽子,不比这方便些”

    “你不觉得它很美吗”此时,在这个人声喧杂的集市里,小夏放松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