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六章 警官戏说(第2/5页)  人生一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启用,当天就可以上朝,很方便。按上古神话或者道家传统,大部分修炼的人,大多在龙门山或者麦积山,在甘陕交界了,那里离长安比较远,与朝廷没信息与人员往来,按说是最好的修行基地。

    “大多数在终南隐忧的唐代人,都是三心二意的。”胡警官笑到“孙总,你是大知识分子,我读书少,也就知道这一点。而这几年,对终南隐士的说法,是因为一本书。”

    原来,一个在台湾出家的美国人,到了西安附近寻找隐修的高人,在终南山碰到了许多人,甚至说有近千人在那里隐修,所以,就名声大噪。

    “究竟有没有真修行的呢”孙总问到。

    “不能说没有。我们搞人口普查,或者追踪逃犯,钻过的山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独自生存并且不与外界交流的人,并不是很多。其实,下面一些村子,包括我们镇上,也有一些隐修的人,来买东西。背着几十身斤米面油盐,往山上背,我们不可能没注意到。”

    “你认为,他们真有道行吗”

    “不晓得,这事不敢瞎说。反正,也有几十年在山上念经打坐的,过着原始人一样的生活。也有的,种点菜种点玉米红薯什么的,够自己吃。过去,是躲开运动不愿意还俗的僧人或者道士们,有一些。近两年,一些城市里的普通人也来了,好像有学业不顺的、厌烦工作的、爱情受挫的,这种情况多了,这些人,就称不上隐修了,像是一种逃避。”

    孙总说到“与其说是隐修,更像是隐居,对不对”

    “大概吧,我们调查也掌握了一些。毕竟,既然是公民,就得有户口有身份证,对不对况且,如果他们没人管理,发生案件,怎么办所以,我们要求山边的村委会,找一个有经验的人当治安管理员,每隔十天半个月,上山寻一次,免得出现案件,就不好了。”

    当然,也有传说中的高人,胡警官介绍到,听说某人死后有舍利子,某人怎么怎么样,这些事情,因为不是他亲手经历的,所以,知道也有限。但是,他却肯定的地说到“那里面,当然有真正修行的,我见到过一个,在山上住了二三下年了,基本不与人说话,他打些山核桃出来卖,换一些盐巴之类的,山上种的土豆和蔬菜,也就吃那些。我看过他写的字,相当漂亮,这个人,如果在城里教书法,也可以很高的收入的。”

    “那个人现在还在吗”

    “你是想去找他吗”

    “那倒不是,我只是好奇。”

    “应该还在,我也有一两年没见过他了。但他几十年来,几乎在他的石头房子里没挪过窝,周边都是他的作物和菜呢。他平时,只是打坐念经和种田,除了书法,倒也看不出他的来历。身份证我倒是检查过,是正经人,曾经当过老师,但是,他说他曾经在哪个寺庙出家,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的度牒弄丢了,就不太好查证了。我当时,是本着查找逃犯了目的去的。结果,是个正经人。”

    说了这多,冬子也听不出什么明堂出来。只是问到“那你说,这个村子旅游,因为他们,是吗”

    “对啊,这里是条古道,上终南山最方便了,顺着水库的一个支流就上去了。最近几年,很多驴友,成群结队地,多的时候,每天得接待上百人上山,这个村是中转站。带些干粮,就可以上路了。”

    原来是这个原因,冬子想明白,这个村搞旅游之所以成功,还在于它有特殊的情况。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一系列的因素所组合而成的,并不是,只要有个好支书,或者只要有个好水库,就可以搞旅游了。

    孙总问到“那里面,有没有逃犯呢”

    “总体上,并不多。反正我们所,没查到过。听说另外有地方,查到过一个,那也是偶然的。这不符合犯罪心理学,毕竟犯罪的人,欲望模式不同,长时间隐修,他受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