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那些回忆(第2/5页)  人生一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燕子爸也想到自己的女儿要模样有模样,声音也好,跳舞也好,在村里都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我们不给她城里的教育,女儿最多成长为村里的村花,出不了城的。

    基于这种心理,他们狠下心来,把燕子从农村带到了城里来。当时燕子的父母在容钢里面打零工,燕子爸在钢材码头当搬运,就是把钢材用铁丝扎好,然后挂在吊车的挂钩上,让吊车将它们吊到轮船上。

    开机械的、指挥的、调度的,都是容钢的正式职工。这种低端的、费力的、有点危险性的工程,一般都是雇佣农民工来做。这既是用工成本的问题,也有本厂职工不愿意干的原因。

    当然,钢铁厂中,比这累的工作,也不是没有正式职工的,比如炼钢高炉前的工人。但这些工种,需要熟练的技术含量,普通农民工干不了。而且,这些正式职工干的岗位,工资资金都特别地高,福利保障也相当到位。普通的正式工抢着干,都不一定有机会。因为,那是需要技术的。

    而燕子爸所干的这个工作,只需要劳力,不需要技术,所以给农民工干,给的报酬就低得多。况且,他们没有正式职工的劳保与福利,既不存在养老金的问题,也不存在公费医疗的问题。所以,用工成本就低得多。

    燕子爸劳累一个月所得到的报酬,大概只有正式职工得到的一半。但,这也比在农村种田好得多。在农村,人均土地只有一亩多,人均的水面,也只有几分水面。不算劳力成本,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硬支出,一年怎么做,全家人也得不到一万元的收入。但在这里打工,怎么说,他本人一年也能挣到一两万。况且,孩子她妈也在打工,每个月也有一定的收入。

    燕子妈在食堂当临时工,打扫卫生与洗菜择菜之类的。她当时,最佩服的人,就是冬子他爸陈师傅。陈师傅在燕子妈眼中,不仅是个正直的人、受尊敬的人、能吃苦的人,更是一个最优秀的大师傅,能够炒出最好的味道。并且,陈师傅吃苦的精神,就像一个钢铁汉子一样,永远不倒。

    所谓缘分,你总能够找出千百条理由。有一个理论说,这个世界上,你如果跟任何人拉上关系,最多只需要借用七个中间人就够了。在容城,你要跟人拉上关系,目测,只需要一个中间人就足够。

    燕子妈最佩服的陈师傅,他们在一个食堂工作,而燕子与冬子,在一个班上同学。

    当时,容钢子弟校,收了很多插班生,基本上是来县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弟。按当时的政策,这些插班生,是要交借读费的。为此,燕子爸每年有一个月的收入,要用来给燕子交借读费,但燕子的父母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燕子很聪明,只需要一两年,就有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了。

    小时候,男生跟女生是不怎么玩到一块的。况且,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同,一般的容钢子弟,是看不上这些插班生的,当然,小学时期,大家的等级观念不那么强烈,也还算融洽。

    冬子用一种崇拜的眼光看燕子,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燕子的声音真好听,老师总点她起来朗诵课文。况且,到了四年级,燕子的音乐天赋被发现,成了班上的音乐委员。

    音乐委员是很神气的,每天早上第一节课,燕子就会起音让全班同唱一首歌曲。“小燕子,穿花衣,预备起”

    全班就唱着同一首歌了。冬子记得,于燕总喜欢穿着细碎花的衣裳,细碎花的裙子,连扎辫子的,也是一根花的细带子。

    小学时没有那种概念,在燕子心目中,冬子只是一个腼腆的和气的小男生,在男生堆里喜欢开玩笑,在女生面前有些不好意思。其实,这是燕子的偏见,冬子对其他女生,还是很大方的,但在燕子面前,总有些莫名的不好意思。

    当你心灵深处遇到某个可以碰撞你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