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从头开始(第2/5页)  人生一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告奋勇地向楼上搬,而罗哥只提了那袋子转角接头,上了楼。等东西搬完了,罗哥跟装修的东家结完了账后,罗哥让冬子先下去等他。

    冬子看到,在下一层楼的转角处,老板递给一个装修师傅一个东西,是报纸包着的,但看模样,不是账表,就是现金。冬子装着没看见,但心里猜想,罗哥是跟房子主人有生意,怎么与装修师傅还有交往呢

    出来后,罗哥对冬子说到“小陈,先到我们来时路过那个移动公司,你得办个武汉的手机号,要不然,平时联系电话费太贵,是不是”

    冬子觉得老板说得对,毕竟在这里工作,如果用外地的手机号,是贵了点。况且,冬哥这个手机虽然关机了,但要开机,总害怕容城的亲人打电话,或者武汉的小姨来找他。

    办号码只需要身份证,十来分钟就搞定了。那个容城的号码从手机上下来时,冬子想了想,还是没有扔掉,放进了上衣口袋,毕竟,此时他身上,容城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冬子还想起一件事“罗哥,你先骑车回去吧,那边有个市场,我想买点东西,没衣服换了,过会,我自己回去。”

    罗哥点了点头,准备上车时,突然想起什么。“小陈,有没有钱要不,我先给你几百块”

    “还有,不用了。”冬子觉得,这个罗哥,还是比较精明的。

    冬子钻进那条小巷子,那是当地一个最为普通的廉价货品市场。用武汉话来说都是汉正街的货。

    武汉的汉正街,位于汉江流入长江的入江口。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进入武汉境内,让武汉成为这黄金水道上最重要的中转码头。从张之洞的洋务运动以来,武汉的交通建设以及工业发展,就占据着中国的独特地位。这里号称九省通衢,在中国地图上,它接近中国内地的物理中心。它也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大动脉京广线的中点,也是长江的航道的中间点。当然,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也从这里汇合。

    如此优势,让武汉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统中心城市。工业能力,从清朝的汉阳造到新中国的武钢,都曾经是中国的工业中心。从交通来说,万里长江的第一座桥,就修在武汉。

    两江交汇处,历史上都是商业集散地。汉正街也不例外,成为近几十年,一个货物集散中心。但是,这个汉正街,当年在最红火的时候,市场定位却是广大的内地农村市场,所以,廉价,才是它最主要的特点。

    正因为廉价,所以货品的档次就差点。以至于到今天,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上升到世界工厂的地步,汉正街还是被定位为大路货的市场。而浙江的义乌,早已将小商品中的精品,流通到了全世界。

    全国从商业到工厂都在升级,汉正街如同一个走不动的老者,保持着它的沧桑。到了冬子到武汉时,武汉好像从梦中醒来,开始发力追赶。提升城市品质,首要的就是修路。地铁高架到快速路,同时发力,想要把耽误的时间赶回来。

    毕竟有悠久的底蕴,只要发力,赶快起来也快。因为交通改善在即,城市焕发出热火朝天的热情,大量的高楼起来了,城市的面貌也迅速改善。

    当然,在目前这个建设的高峰期,马路被渣土车压烂了,到处是建筑垃圾与灰尘,到处是工地的照明与喧闹,要干大事的城市,顾不了那么多。

    而青山区,围绕着武钢的棚户区改造,也正在进行。每天都会听到拆迁的消息,许多当地住户期盼着横财的到来,人们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跳动感,说话的声音也大了,情绪也就显得比较毛糙。

    “这件多少钱”冬子问的是一件牛仔衣,帆布的,好干活,穿不坏。

    “120”对方回答很干脆。

    冬子做过生意,知道讲价的办法。“60”,冬子知道,武汉还价,要砍一半。这是汉正街进的货,冬子虽然没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