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3章 不祥的征兆?(第2/4页)  大唐孽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地的村正和里长都沟通一番,看看大家的决心有多大,然后择优建设水果基地。为了解除村民们的后顾之忧,我准备出面给需要的村子进行担保,向大唐皇家钱庄借贷一批银币用来扩大果树的种植规模。

    我听说观狮山书院农学院,这几年也在培养一些新的水果种苗,到时候我跟他们一起合作,推广新的改良果苗的种植,也邀请农学院的学员去到果树基地进行指导,尽量以更快的速度来扩大果子的产量,满足罐头作坊的需求。”

    文英一边说,一边看着王富贵的反应。

    当天发现王富贵脸上开始露出笑容,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找观狮山书院农学院合作,这可是他灵机一动之后想到的妙招。

    如今看来,果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啊。

    “你这个想法很好,楚王殿下之前在农学院的讲座里头,也有提到过一些类似的观点。要大规模的种植果树,种苗的选择就很关键了。

    要不然出产的果子口感不佳不说,产量还达不到预期,最终就会打击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这样吧,你跟罐头作坊的掌柜具体再沟通一下细节,如果没什么问题,罐头作坊以后的水果采办,就交给你来对应了。”

    王富贵觉得这是一个农学院的研究成果应用的好例子,可以跟李宽好好的汇报一下。

    如何将书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是李宽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

    王富贵自然很清楚这一点。

    文英误打误撞的行为,倒是为农学院的产学研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石。

    ……

    贞观十五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半了,总体来说都是一副风调雨顺的场面。

    虽然中间有薛延陀人入侵的事情,但是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虽然出征的大军还在草原上纵横,但是已经无伤大局了。

    今天的朝会上,户部等各部把上半年的一些情况进行了一些汇报,朝会上难得的出现了一派祥和安宁的局面。

    朝会之后,李世民继续留着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岑文本等大臣在宣政殿中,交流着下半年的一些安排。

    “陛下,山南道早稻大丰收的情况,户部已经收到了详细的汇报,想来不用多久,江南道也会有类似的消息传来。有了早稻的丰收,哪怕是关中小麦和粟米的收成情况没有变好,我大唐也不用担心粮食不足了。”

    房玄龄两鬓斑白,这几年显然是劳心劳力的付出了不少。

    不过看到如今大唐一片蒸蒸日上的局面,他总算是脸上露出了笑容。

    “听说河东道那边的棉花种植情况,也是非常理想,棉田的长势比大家预想的还要好。”

    魏征也难得的收起了自己的苦瓜脸,笑着说了句大家都听了舒服的话。

    在场的大臣,每个人家中都在朔州附近有棉田,这棉田的情况很理想,自然是谁都希望看到的饿局面。

    “在陛下励精图治之下,我大唐如今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住行都比往年好了许多,这实在是我大唐的幸事啊。”

    长孙无忌不失时机的拍了一下马屁。

    李世民捋了捋自己并不长的胡子,脸上满是微笑。

    果然自己才是带领大唐走向富强的最合适人选啊。

    父皇要是还活着,那就好了。

    莫名的,李世民想到了当初玄武门前的场景。

    “陛下,太史局的将仕郎李淳风紧急求见。”

    就在此时,一个小太监来到了李世民身边。

    作为一名品级比较低的太史局官员,李淳风除了在大朝会的时候有资格上朝,其他时候是不够格的。

    正常情况下,都是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