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8章 我真伟大【5200字求月票】(第2/5页)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会成立社科类和经济学类的下属研究机构,再向对方发去了一份十分正式的加盟邀请函,礼节周到,无可挑剔。

    回公司后,陈锋一边扫着国际新闻,一边更认真的整理着自己的思路。

    虽然他在别人面前嘴很硬,各种吹捧汉语母语,但其实他也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作为文明领袖不能一昧的只看着别人的短处,忽略自身的弊端。

    自己考虑问题必须更辨证,更理性。

    其实两种语言各有优劣,也都有其诞生的必然性。

    无论何种肤色的人种间均无生殖隔离,人类共用一套基因体系,大脑结构也几乎完全一致,却在历史演变中微妙的产生了两大类截然不同的语言结构。

    只有一个原因,文明的本能需要。

    这本就是人类竞争本能的驱使。

    两种快慢程度截然不同的语言结构各有优劣。

    在慢思维的社会中,底层人民往往更比较无知。

    因为信息获取速度慢,以及信息获取的时间成本偏高。

    但从事学术类工作以及专业工作的英语母语者,可以用更多的累积学习时间弥补学习效率偏低的缺憾,并获得更牢固的知识体系。

    慢,则意味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时间审慎的思考。

    在快思维的社会中,底层人民更容易获得基础的信息,民众的智力开化程度相对更高。

    但缺点是如果是非专业人员,快思维的人口的多方面知识架构并不牢固,俗称门门通样样瘟。

    因为快节奏的知识体系搭建得太快,根基不够牢固。

    汉语母语者学东西要浅尝辄止很容易,但如果要学问大成到无懈可击,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巩固知识体系,慢慢夯实基础。

    用量子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便是快速建立的碎片化记忆小螺旋需要更多次重复巩固,才能形成更稳定的规律。

    这个重新夯实基础的时间,其实比英语母语者短不了多少,基本一致。

    可能有部分天才会表现出个体差异化,但陈锋会从更全面的整体框架考虑问题。

    因此在基本合格的中上层知识分子层面,快思维的专家级学者占比更高。

    但在顶级知识分子的层面,快思维结构吃到的效率红利被吐出来了。

    目前全球顶级科学家中汉语母语者占比较低,甚至远低于五分之一的人口比例。

    对于这种差距,比较外在的说法是国情差别。

    因为快思维的主体——中国目前是在扮演追赶者的角色,并且在追赶的过程中始终需要面对慢思维社会构建的科学封锁线。

    在很多领域内的相对落后是客观事实,不因个人意志而转移。

    大部分出生在汉语环境中的学者必须先突破封锁线,才能获得真正的顶级知识,快思维的中国比慢思维的欧美多了一重困局。

    比较唯心的说法便是陈锋这所谓的语言决定思维模式论。

    快思维的社会结构里普通民众的基层知识更好,但在顶层的阶段,快思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效率衰减。

    理论上,如果快思维母语者本身性格比较沉稳,在学习和累积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做到慢思维者那样一步步夯实基础。

    但这又多了个性格沉稳且坚韧的先决条件,因此从比例上讲,慢思维的确容易出中坚层的知识分子,并导致顶级知识分子的数量比例出现差距。

    在顶级知识分子的人数上,快思维母语结构的人稍微落后。

    原因很复杂,也很多方面,陈锋现在也只能执拗的认为无论何种母语,登顶时代知识终点的难度是一样的。

    只是现实世界里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最终导致了如此结果,所以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