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第 103 章(第1/3页)  五零之穿书后爱上了男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军部接到了志愿军总部的通知,  4月25日从元山港陆续撤离。

    得到消息的战士们喜极而泣,终于能回家了。入朝三年,  在这块土地上,大家抛头颅洒热血,击退了侵略者。

    还有几天就要回国,张依一把儿子交给刘恪非,和医院的同事们一起去附近的集市上买点东西带回国。

    几年的战争,  朝鲜的经济受到重创,  根本看不到商店,  买东西都是去集市。

    距离他们营地几公里的地方就有个集市,离海边不远。大妈大嫂们将一些自家做的食品,  顶在头上拿到集上去卖,  还有附近的渔民将捕捞上来的海产品拿到集市上售卖。

    部队刚发了津贴,大家换成了朝鲜币,  每个人都买了打糕和松饼。

    “姚大姐,  买点海参吧”张依一指着一排卖海货的摊点说。

    海参可是好东西,她隐约记得,妈妈买的干海参一斤好像要人民币几千块钱。

    东海岸渔业发达,这边的海货不错,  尤其是海参,成色好,  又便宜,  鲜海参朝币只需一元钱一斤,  干海参朝币只要四五十元一斤。

    成了家的姚大姐和廖大姐各自买了两斤干虾仁,  天气暖和,鲜海参不好带。年轻的姑娘们对这个没什么兴趣,只买了打糕和松饼。

    张依一在心里算了下野战医院的人数,除去先回国的几个人,所有的医务人员加上炊事员,一共还有三十五个人。

    “你们这有多少斤干海参我都要了。”张依一操着流利的朝鲜语朝着几个卖海参的渔民问。

    “我只有三四斤,但我家里还有将近二十斤”一个五十几岁的大叔回答。

    旁边的几个渔民带的干海参都不多,加上刚才的那个大叔,一共才十几斤。

    张依一将现场的干海参都买了,又买了几斤干虾仁。跟大叔和另一个汉子说好,让他们将家里的干海参送到营地,让他们一斤一斤包好,又问了干海参的泡发办法。

    “依一,你买这么多海参干什么”廖大姐不解的问。

    廖大姐知道张依一娘家很有钱,不在乎这些钱,却不知道她买这么多海参有什么用。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张依一卖了个关子。

    大家不了解海参的营养价值,更不知道三四十斤鲜海参才能晒一斤干海参。所以,大家都嫌干海参贵,舍不得买。

    她买这么多海参,除了自己留几斤,剩下的,她准备送给医院的同事,三十几个人一人一斤。感谢同事们在她怀孕期间,对她的照顾。

    十几个女同事满载而归,两个渔民当天下午就送了二十多斤干海参过来。

    张依一给医院的三十几个人,一人发了一斤海参,又将从渔民那听来的泡发办法告诉了大家。大家怕忘了,还记在了纸上。

    回国的日子终于到了,军部通知野战医院的医务人员各自回原部队。张依一和高炮团驻地医院的十几个人回到高炮团,随着大部队一起回国。

    出发这天,附近的村民都赶过来送他们。眼下正是金达莱花盛开的季节,这些朝鲜大妈大爷和大嫂们,送给每个志愿军战士一朵金达莱花。

    “小树,我会想你的”英子抱住小树,哭得泣不成声。

    “努纳,呜呜呜”小树苗用朝鲜语喊了声姐姐,也跟着哭起来。

    张依一和洪大娘拥抱在一起,痛哭失声,“阿妈妮,我会给你和英子写信的”

    一年多的相处,她和洪大娘祖孙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洪大娘就像她的妈妈一样,照顾她坐月子,照顾她和小树苗。如果刘恪非赶不过来,还给小树苗洗尿布。

    她上班时将小树苗交给洪大娘,洪大娘对小树苗照顾的无微不至,亲孙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