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两个考试(第1/4页)  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两个考试

    听张凌歌说,这两年她每年都要长高至少2公分,玲姐姐口里啧啧地说“你这孩子太费衣服了”,然后执意让张凌歌买那套长了几公分的西装裤,“不然你后年面试时还要再买新西装,多浪费啊?衣服长了,可以让店家帮你缀缀边就好了……你得学我这样精打细算,我的住院医年薪只有不到6万刀,打完税后就只有4万多了。要不是省着花,我怎么可能住得起那么贵的公寓?”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张凌歌就穿着过长的西装,跑到Grand Central Terminal(中央火车站)坐上第一班火车,摇摇晃晃一个多小时,来到新乡北边一个小城市。

    玲姐姐给张凌歌找的家庭医生,是一个全科加“自然疗法”的老医生。老太太已经快70岁了,每天还要上12小时的班,从早上6点半上到晚上6点半,只是中午吃饭时才可以休息半小时。

    老太太的诊所是一个大的“聚合诊所”的一部分,只占里面三间房,包括一间诊断室,一间候诊室,和一间理疗室。

    亚米国医学院不限制考生的年龄,每年都有不少四十七八岁甚至五十岁以上的人考上医学院。这位老太太,也是在她工作10年以后才考的医学院,40多岁才生了第一个孩子。现在小女儿还在上大学,她得再操劳几年,给小女儿赚取大学学费和将来的医学院或法学院学费。

    这位老医生在小城市里的口碑不错,病人从早到晚预约得满满当当的,所以她高度依赖医学院的实习生。医学院一放暑假,她就忙得连口水都喝不上,现在有学生推荐人来实习,她非常开心——即便是国际生,即便只实习几天,也好过自己一个人忙乎呀!

    看见张凌歌熟练地问病史、撰写病历,做基础检查,做出的诊断也很准确,老太太很高兴。中午,她让张凌歌不要去旁边的快餐店买汉堡包随便对付,特地打了个电话,让医药代表送几个果盘和几片三明治,然后一大伙人一起边吃边聊。

    亚米国也有医药代表啊?张凌歌觉得很新奇,不过也不奇怪,医药代表这玩意儿,不就是国外传到华夏的么?就是不知道亚米国的医生,会不会也从医药代表手里拿到大笔药物提成?

    下午的病人大部分是做理疗的。老太太说,光看全科,赚得不多,累死累活也赚不到二十万刀,所以她才搞了这么一个自然疗法治疗室,每年可以多赚好几万。这样加起来,税前的年收入也能有二十来万了。

    和谐医学院临床医学虽然学的是现代医学,但是学生依然要上一学期的中医学。加上“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简单的推拿,张凌歌也能来几手。于是在用仪器给一位扭伤了腰部的病人做完理疗后,张凌歌又给病人做了推拿和穴位按摩——这个学生什么都来得,让老太太医师开心得合不拢嘴。

    可惜,这个学生只实习几天,之后就要去城里的圣玛利亚医院做普外实习了。

    这边DMV效率蛮高的,根本不像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Flash Slothmore那么墨迹……周末拿到Learner’s Permit(实习驾照)时,张凌歌欢快地吐槽着亚米国人的矫情。

    “拿到实习驾照,就意味着你可以在有驾照的人的陪同下开车了。”玲姐姐一边在网上帮张凌歌预约路考时间,一边开心地说,“太好了,雅典市可以约到大后天下午路考。”

    “雅典市?”

    “哈哈,不奇怪,亚米国的地名都是从全世界偷来的,在南边还有个地方也叫中都呢!不过是中都的老式拼法。”玲姐姐笑着说,“我买了,不,应该说是lease了一辆SUV。长租比买车便宜。只需要出几千刀首付,然后每个月付300多刀,就可以开新车了。明天我去取车,后天一大早我们就去潘州。你考路考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