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章 九十五(第2/4页)  不纯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横木上,抽出城防修葺用银的簿子,乃是饭前他回府时,李善长那边着人送来的。

    又是要钱。

    朱元璋叹了口气。

    若是平日里朱文忠定然要为他分忧,此时心里却十分惧怕,心中不住盘桓着一个念头:沈书千算万算,恐怕没有能算到,他舅舅为人多疑,对那些个名声在外的儒士确实肯花钱,肯拉下面子去礼贤下士,可他从未将文人当成心腹,手里养的门客不多,更别提像是沈书这样年纪尚小,身无功名的少年郎,恐怕在朱元璋心里,已经把沈书当成是只知哄少爷开心,成天花言巧语的小书生。

    朱文忠飞快瞥了一眼朱元璋,想要为沈书美言两句,却知他舅舅为人固执,说得多了,恐怕更坐实了他偏疼沈书,用人唯亲的罪过。

    于是舅甥二人,各怀心事,俱是满脸愁容。

    朱元璋不仅烦钱的事儿,更烦孙德崖还不走,不日间怕是和州也要被搜刮一空。也烦朱文忠这个外甥还是年纪太小,不仅不能像朱文正那样替他带兵分担,还须得给他找好的师傅,勒紧一点,悉心教导。

    无论手底下能用的人再多,终究隔着一层,都不是自家人。文正、文忠二人不同,名义上是认下的义子,跟他朱元璋是有血缘关系的,将来就是他的耳朵眼睛,他们身边的人,不能有半点差错。

    朱文忠闷闷不乐地拿果子吃,糯米吃在嘴里没半点滋味。

    冯国用回来了,在外请示。

    “进来。”朱元璋抬头。

    冯国用头前带路,朝身后人做了个手势,示意跟着的年轻人上前。

    先才见过沈书,一脸书生文气,唇红齿白一派娇少爷的做派,着实让朱元璋不快。

    是以才看见纪逐鸢,朱元璋眼神便不同起来。只见眼前的年轻人身长接近七尺,比冯国用还高一届,年纪轻,身条好,却不似那些个过了不惑之年的老将,挺个大肚,而是手长脚长肩宽腰窄,其人肤色略深,眼形狭长,浑身上下散发出生人勿近的凶悍气势。

    纪逐鸢入内后,对着朱元璋端详片刻,方才行礼:“总兵大人。”他单膝跪地,垂下眼睛,脖颈却昂扬,仅是朝前略倾,并未低头。

    “听你弟弟沈书说,是你在饮马的时候发现郭公兵营的探哨,可细细说来。”朱元璋道。

    纪逐鸢抬头回话:“前天卑职听令随曹牌头护送妇人回乡下丈夫家中,因过了宵禁的时辰,那家男人感激总兵恩情,对我们一行盛情款待,留我们在他家歇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卑职正在河边饮马,听见马蹄声。莘乡离和州骑马还需数个时辰,与卑职同行的众人都还没有起床,那家农户住的地方就在官道西下不足百步,卑职饮马处离官道不远,便去查看。见到三人鬼鬼祟祟盘桓在农户家篱笆外,腰系红巾,身穿皮甲,头上却裹缠青巾。”

    “这是郭公手下人的装束。”朱文忠忍不住插嘴。

    “弟兄们都还在睡觉,卑职便跟去看了,他们一行是个十人的小队,派了四个人回去报信,余下的六人沿官道向和州方向出发。”纪逐鸢说话没有感情,平铺直叙道。

    “这事你为何瞒下不报?”朱元璋发问同时,留意着纪逐鸢的表情和语气。

    纪逐鸢的神色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淡道:“在和州城外见到郭公的探哨,只能推测郭公的大军也许在附近,又或者只是来探查和州四周的情形。无论是哪一种,通过军队上报,消息将经过数人,不知不觉便会传开,这样便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度。”

    朱元璋眯起了眼。

    “总兵大人与郭公是翁婿,堪称至亲。管子五辅答圣王所饬八礼,称以八经导之礼,则下不倍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八礼无非如是,卑职以为除贵贱无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