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国人送葬(第1/3页)  来即我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月十九,天光微明,皇帝梓宫就从皇宫隆重发丧,自正阳门出,途经贯穿全城的长安街,正式向百姓宣告了国君盛年病逝的消息,不多时,城中上下就都陷入巨大的哀恸之中。

    东曦既驾,日光一寸寸铺满大地,昭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京城四门箭楼都挂上了巨大的白幡,城头上各有两排长长的号角,战鼓,在士兵的操纵下低沉的嘶叫着,迎合着,悠远绵长,似在指责上天不公,使中北文治的基业半途而废。

    皇家陵园远在京郊,中北人称其为“国公陵”,又因历经十位君主,而叫做皇家十陵。须得从京城东门出,途经一个四里长坡才能顺利入陵。

    江子羿身披麻衣头戴孝布乘着轺车位于送葬队伍最前端为皇帝魂灵引路,在他身后跟着的先是一队两千人步兵方阵,高举招魂幡,步伐整齐,旌旗蔽日,犹如一片白色海洋;而后才是江氏宗族嫡系,分支,和远在各州府前来送葬的哭丧孝子,站成四列十排,各人手里端着常见的祭品,有猪头,羊头等,队列最前居中抬着皇帝灵位的是宁王的孙子江疾,十二三的年纪,虽比寻常小儿高上一头,却仍旧稚气未脱,神情凝重,只顾埋头向前。

    皇帝的梓宫跟在他们身后,由一抬八十位抬棺匠抬着前行,棺椁一侧是太子江昭,披麻戴孝随行痛哭,本应扶棺,可他人还未有巨大的梓宫高,只能作罢;江沛和伊束跟在梓宫尾端,低头扶棺,无声无息;满朝文武并各国使臣跟在他们身后,各有各的盘算;在他们身后是六名散发持剑的红衣巫师,手中不断洒着黄豆招魂,并一路高声呼唤:“魂兮归来!”①

    “佑我中北!”

    “魂兮归去!”

    “君上安息!”这是中北古老的送葬仪式,以祈求逝者魂魄安息,早登极乐。

    队伍最后,是景灏带领的陷阵营五千精兵铁骑,高举旌旗白矛,肃穆庄严,令人望而生怯。

    队伍浩浩荡荡向东门行去,道路两旁,具是自发披麻戴孝的庶民百姓,前来送葬,哭声喊声响彻云霄,在他们身后放置着众人从家中抬来的各式祭品,国人对于这位避战休养生息,推行文治的君主感情颇深,于是在通向帝陵的道路上,夹道祭奠。

    送葬的十几里长道上,每隔一段,就有坊间乐师,老人自发席地而坐,用竹笛或古琴吹奏演唱低沉婉转的哀乐《薤露》②,令人叹息,流泪。更有妇人结伴端着各色小吃,为送葬队伍中的士兵充饥。

    见此情景,江子羿不禁潸然泪下,皇兄登基七年,一力推行文治,法治都是有成效的,若非国中那些老世族不舍特权,成了害群之马,中北应当比现在更好。他能看出,百姓都对皇帝有着超乎寻常的尊重,崇敬,如此情形也让江子羿对往后将要推行的国策更加充满信心。

    送葬队伍刚出东门,突然之间便闷雷滚滚,日光被乌云裹得很紧,只从缝隙中堪堪映下几道光束。狂风大作后落下的是倾盆大雨,将通往帝陵还未修葺过的道路打湿得很彻底,泥泞难行,又为送葬多添几分难度。

    江子羿领着队伍继续前行,平地尚可,将将到长坡上,马蹄一滑,轺车便向后退行几寸,惊得他险些坠车。三乘轺车尚不能上坡,随行队伍如何能抬着梓宫上前?

    自古以来,帝王出殡,天降大雨可作为上苍落泪之意,算得上好事一桩,可若雨势过大,因此耽误皇帝入陵等葬礼行程,便是“破丧”,会因此将大雨叫做天降惩罚。若真因大雨“破丧”,那正是列国使臣殷切期盼的,如此一来,列国今后发兵瓜分中北,也算师出有名,于是都抄着手立在一旁冷眼旁观,看他们如何与天意斗。

    正在江子羿一筹莫展之时,跃入众人眼中的是一个身骑白马,手持王旗的少年,待他进了送葬队伍,众人才瞧见他那面白色的大纛旗上,赫然写着“晋阳王”三个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