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章 晋江独家(第1/3页)  年代文里随娘改嫁养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面对困难, 江晓月早有准备。.

    去年,她就叮嘱妈妈储备了一些干货、豆类和咸菜。那是从集市上买来的, 都是耐放不怕霉变的。

    本来,还想多买一点粮食。

    可城里的口粮是定量供应的, 集市上也不多见。她上大学之后, 粮油关系就转到了学校, 夏爹爹的定量在部队上,家里就剩下妈妈和三个弟弟, 节省着也够吃。

    外婆家里也不例外, 能买的东西都买了。

    储藏间和床底下摆满了瓶瓶罐罐, 阁楼上也挂着竹篮子,装的都是吃的。因为在城里, 可买的东西很少, 那些海带、虾皮、紫菜倒是很常见, 也不需要粮票,就买了几大包。还有罐装的黄酒是用粮食做的, 可以填肚子, 就存了好些。

    大外婆家也拿出积蓄,攒了一屋子东西。小外婆和小外公都在食品加工厂做事,也买了一些点心储备着。

    太公和太婆一看这架势,就想到了灾荒年景。

    都活到这个岁数了,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啊?娇娇不凡,他们是晓得的,是不是预测到了什么?

    一问起来, 江晓月却笑而不语。

    这尚未发生的事儿做好准备就行,不要吓着老人家。

    *

    江晓月的努力不但改变了自家,还影响到了周围的人。

    钟建军默默地关注着。

    他看到江晓月所做的努力,也暗自佩服。

    记得去年秋天,江晓月碰到他主动提了一句。

    “哎,跟你妈妈说说,多买点吃的存起来,要顶放的……”

    “唔……”

    钟建军不晓得江晓月为何跟他说这些?可他知道这一定有用。他回到家就跟妈妈说了,妈妈虽然感到莫名其妙,可长期的战斗生活经验告诉她,存点东西准没错。

    在妈妈面前,钟建军并未提到江晓月。

    这是他心底的一个秘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江晓月就走进了他的心里。他小心珍藏着,默默关注着,不敢言语,生怕别人发现了。

    那种关注,无时无刻。

    每天他都想看到晓月,即便不说话,瞧那么一眼就足够了。可晓月上学去了,回来的日子屈指可数,想见一面可不容易。

    好在有夏奕宁这个小喇叭,没有他不晓得的事。夏奕宁跟他说的,他都记在了心里,他不敢评说,两只耳朵却竖着。

    一到星期天,他就盼着晓月回来。

    他在楼前等着,等着跟晓月碰面。可晓月回来了,他却不敢去夏叔叔家玩,怕迎头撞见了。其实他想跟晓月说话,却鼓不起勇气。这种羞涩,这种憧憬,让他变得安静起来,再也不复往昔的顽皮了。

    孙桂花发现了儿子的变化。

    就跟丈夫说:“老钟,看看建军真是长大了,有大人样了!”

    “是啊,小时候那么顽皮好动,忽然就安静起来了……”

    钟劲松看着儿子的变化,喜在心里。

    家里的老大和老二都参军入伍了,老三也得留在部队上,在眼皮子底下看着。对钟家来说参军是光荣传统,他是军人,儿子也是好汉,这就是钟家的门风。

    *

    就像对危险有着某种预知,部队上的家属们也做了相应准备。

    这是解放前,在艰苦环境下形成的条件反射。即便部队上是供给制,不用自家操一点心,也不能放松警惕。

    这些日子,家属们都没闲着。

    养蘑菇的,种菜的,养鸡养鸭的,建设着自己的小家庭。看到院子东边的那块空地,就开垦出来,种上了青菜。

    江采莲家没掺和这些。

    夏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