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李梅的性格(第2/3页)  穿越在电影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己人而进行空中演练,尽可能的增加飞行员们的经验。

    “孩子们,我们要接应的这架容克大妈,里面都是我们美国的公民,我们的战友,我们的兄弟,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义务,来把他们接回来!一起见证这场战斗的胜利!”

    “美利坚万岁!”

    无线电里传来一阵呐喊声。

    作为此次美国方面空军临时代表,卢卡斯少校的年级比帕德利要大上三岁,这使得他的性格更加偏向沉稳,柯蒂斯.李梅上校对他赞誉有加,认为它是一位非常有潜力的军官,同时还是一名不错的飞行员。而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李梅希望他能够多参加战斗,并取得胜利。

    李梅本人是主张进攻的性格,被称为“冷战之鹰”。而他本人在组建305轰炸机大队后开赴欧洲战区,随即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盟军在对欧洲进行空袭时,轰炸机群总是过早的采取规避防空火力网的战术动作,因而很少击中目标。也就是说,他们常常徒劳无货。李梅随即找来一本炮兵手册认真研读。经过仔细研究和概率计算,李梅对轰炸机的编队形式和轰炸技术进行了一次大胆的革新。

    在执行某次任务前,李梅向机组人员发布了一条命令:‘不许采取规避战术动作。‘他向满腹疑虑的飞行员们保证:”我们将以更少的损失击中更多的目标。‘在这一轮轰炸行动中,共有6架飞机被炮弹击中(包话李梅驾驶的飞机),但该大队投向目标的炸弹比其它大队多两倍。几周内,‘无规避行动‘就成了整个第八航空军的口号,斯帕茨对李梅也是另眼相看。随后,李梅重新编写了飞行战术手册。

    李梅后来又发明了‘交错式‘飞行编队,使得盟军飞机可以轻松地对德国战斗机进行反击,而不用担心会射中己方飞机。在战争末期的太平洋战场上,b-29‘超级堡垒‘式轰炸机出采用了类似的编队和轰炸技术。

    其间作为第三轰炸机师的司令官的他组织了著名的‘雷根斯堡空袭‘。在此次行动中,b-17轰炸机执行单程轰炸任务:从英国起飞,轰炸德国纵深地区,最后降落非洲。曾亲自驾驶b-17轰炸机深入纳粹德国腹地进行轰炸,并击落5架试图拦截他的bf110歼击机。

    也正是像这样一个个胜利和功劳,才将他的军衔迅速的从少校提升到了上校,乃至于眼下即将晋升的少将军衔。

    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一个问题,二战时期美国的军衔里,在上校和少将之间还有一个一星准将,为何李梅不是先晋升准将,而是直接肯定可以晋升少将呢?

    原因也很简单,在一个月前,斯帕茨中将已经向美国陆军(前面已经说过,此刻的航空兵还隶属于陆军)提出了晋升人员名单,李梅已经被提名一星准将,只不过因为第八航空队的损失太大,陆军方面表示有些不满,所以临时压下了李梅的军衔晋升。但是尽管如此,在知情人的眼里,李梅早已经是一名板上钉钉的将军。

    而在这之后,李梅的确没有让众人失望,突出的表现让陆军方面也开始重视起来,因为李梅有比较严重的胃病,在飞机起飞的时候会更加痛苦,但依然坚持亲自参加飞行行动,再后来斯帕茨开始限制他亲自驾驶飞机参加战斗的次数,因为他的死亡对于陆军航空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这样一来,估计李梅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晋升为一星准将,而二星少将也是唾手可得,当然这是李梅在之后的几次轰炸行动中表现非常突出后才授予的。

    而这一次,本来按照李梅的性格肯定要亲自参加,结果被斯帕茨直接压了下来,转而让卢卡斯少校带队,这才让李梅放心,在他看来,士兵和将军的生命不分贵贱,他没有理由让士兵出生入死,而自己躲在后方抽着雪茄喝香槟。

    很显然,拥有李梅这种性格的将军是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