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雅浦海战(第2/8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药的高度控制在四米到旧功米之间,具体与子弹药的质量与稳定性有关(质量越轻、稳定性越差,投洒高度就越低)。受此种种影响,集束子母弹再入大气层后。在投洒子弹药前的飞行时间大约是其他炮弹的5倍,而且投洒子弹药时已经进入舰队防御系统的拦截

    。

    由此可见,只要有合适的拦截手段。就能拦截集束子母弹。

    问题就是,是什么拦截方式才是合适的拦截手段。

    显然,高能激光算不上合适的拦截手段。虽然从理论上讲,高能激光能够烧穿集束子母弹的弹壳,破坏加速火箭发动机(甚至有可能引爆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使集束子母弹失稳,也就无法投洒子弹药。而没有投洒子弹药的集束子母弹对战舰几乎没有威胁。但是只需要采用一些非常简单的措施,比如将集束子母弹的隔热层涂得厚一点、将加速火箭发动机设置在炮弹的尾部等等,集束子母弹就能有效抵御高能激光。说得直接一点,即便能够持续照射,高能激光要想使集束子母弹失稳,也要照射好几秒钟,而理论上,留给拦截系统的攻击时间肯定没有这么多。相对而言,粒子束武器也不太理想。除了拦截距离偏短的问题之外。粒子束武器对集束子母弹的破坏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改进弹体结构,比如将子弹药沿母弹的中心轴匀称排列,并且分为前后几层,就能将粒子束武器的破坏降到最低,即只有部分子弹药因为结构遭到破坏而无法对战舰构成威胁,大部分子弹药仍然具有杀伤力,而且攻击过程不会受到影响。

    也许有人认为以动能原理杀伤目标的电磁炮要好一些,问题是用于舰队防御作战的小口径电磁炮的射高都非常有限,往口”淳对付心四米以下的目标。对于存凹。米以上的集束子竹圣本无能为力。同样以动能原理杀伤目标的防空导弹的射高在旧口米以上。却受过慢的速度限制,很难赶在集束子母弹开始散布子弹药之前将其击落。

    可以说,受拦截手段限制。拦截集束子母弹的难度非常大。

    在舰队作战中,除了让小口径电磁炮碰碰运气之外,几乎没有别的拦截办法。如果对付的只是几枚、或者0多枚集束子母弹,在用口径电张炮进行拦截的同时,加大机动范围(作战时,主力舰肯定全速航行),比如增加转向角度,避免遭到毁灭性打击(即受攻击后丧失作战能力)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问题是。面对数十枚集束子母弹的时候,就算能够击落其中旧多枚,也很难逃出子弹药的覆盖区域。

    也就是说。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被动防御手段上。

    因为子弹药是纯粹意义上的非制导弹药,所以干扰手段派不上用场。所谓的被动防御手段,仅指战舰的防护装甲。

    这个时候再来看“秦”级的重防护设计思想,也就不难明白其重大含义了。

    再从对主力舰的战术使用来看,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不在主力舰队里增添几艘携带战斗机执行防空作战任务的航母了。说白了,遭到集束子母弹这些“特种炮弹”攻击时。就算航母能够撑住,也会因为飞行甲板遭到彻底破坏而丧失作战能力,成为运载上千名官兵的浮动棺材。再从主力舰与航母的对抗来看,航母携带的舰载航空兵拿主力舰没有办法,而主力舰上的大口径电磁炮能够轻而易举的使航母遭到重创,除非航母永远躲着主力舰,即被主力舰赶出作战海域。不然坚持到最后的肯定不是航母。

    问题是,对主力舰本身来说,大口径电磁炮投射的炮弹也是致命威胁。

    就在仅仅2分钟前,美军第引舰队就遭到了集束子母弹的覆盖式打击。搬主力舰全部遭到重创,不但航行速度迅速降低到刃节以下,还因为电子设备、通信设备、部分火力单元的控制系统受损而导致6艘主力舰完全丧失战斗力,搬部分丧失战斗力。貌似强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