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九章 新德里的灾难(第1/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子。

    虽然城外炮声隆隆,机动预备队正在与共和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决战。但是市区内的印度军民却在讨论传单上的内容。

    鲁拉贾帕尼是不是已经离开新德里了?

    新德里是不是被包围了?

    外面是不是有百万大军?

    守军会不会炸毁整个新德里?

    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感到绝望的不仅仅是市民,还有军人,特别是那些网刚响应鲁拉贾帕尼的号召。拿起武器的军人。

    口点过,大约数千名撕掉肩章的预备军人与数万名市民冲破了卫戍部队设在总理府外面的封锁线。涌入总理府。他们看到的只是空空如也的总理府,没有看到那个信誓旦旦要与新德里共存亡的总理。

    鲁拉贾帕尼已经逃走的消息迅速传开。

    不再是传闻,而是事实。

    市区内的局势立即失去控制,原先还按照政府下达的战时命令留在家里的市民纷纷走上街头,大肆哄抢物资。虽然古吉拉德立即下令出动军队进行镇压,但是前去镇压的军队很快就乱了套,不少军人甚至脱下军装加入了哄抢队伍。毫无疑问,极端情况下,镇压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别的不说。新德里守军中,大半部分都是刚刚征召的预备军人,而这些军人中大半部分又是新德里本地人。要他们去镇压自己的亲人与朋友,可能吗?对于这些没有多少士气的军人而言,保命才是首要目的。再说了。总理都为了保命逃离新德里,凭什么还要军人留下来等死?

    古吉拉德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反而派了更多的部队去镇压暴动。

    派得部队越多,暴乱越严重。

    虽然已经无法考证到底是谁开了第一枪,但是在第一次枪声响起之后,暴动变成了流血冲突,随后又演变成了镇压部队与拿起武器的市民之间的战斗。

    共和国军队攻入新德里之前,新德里的守军首先打起了巷战。

    占点左右,一支由数万名武装平民组成的部队冲进了位于亚穆拉河东岸的第打手 ,而且很多新德里籍的印军士兵在战斗中倒戈,加入了平民战线。战斗一直持续到口点左右,平民占领营地。随即开始哄抢囤积在营地里的军事物资。准确的说,是为第万多名官兵准备的上千吨粮食。

    对新德里的平民来说,最需要的就是粮食。

    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后,印度政府全面取消了市场交易,以配给的方式为全国民众提供生活物资。虽然新德里是首都,得到了额外照顾,但是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按照印度政府的规定,旧岁到的岁的男性成*人每月口粮巧千克、女性角千克,旧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每月口粮万千克,的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口粮匀千克;除了粮食,其余副食品。以及生活必须品都受到产格控制。比如男性成*人每月只能领取千克猪肉。

    从某个角度讲,印度政府的做法无可厚非,任何国家在战争时期都会对战略物资加以管制,而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更重要的是,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恒河平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农业耕种地区。每年能种三季水稻,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粮食生产国第一是共和国、第二是美国,粮食产量并不低,但是比起其庞大的人口数量,印度的粮食产量根本就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大约三分之一的粮食需要进口。战争爆发前,印度的战略粮食储量仅够满足全国3个月所需,而印度制订的战争计哉是坚持好几年。恒河平原在口月之前沦陷口月是粮食收割期,印度丢掉了最大的“战略粮仓”粮食问题更加突出,加强管制理所当然。

    从这个角度看,裴承毅坚决主张先东后西的战略进攻路线,很有道理。

    恒河平原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产区。但不是印度人口最密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