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信息网络安全保连接在信息网络上的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成为战后各主要国家重点研究的军事课题。
“太空战”是“中日战争”的第三个特点。(电脑小说站bsp; 早在20纪80年代国为了拖垮冷战对手,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中就包括基于外太空的反卫星与反导弹武器系统。虽然事实证明美国没有真正实施“星球大战”计划,只是借此搞垮前苏联,但是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太空军事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如何对付太空军事目标、如何保护太空军事目标,早已进入各主要军事强国的研究领域。21世纪初,美国就在“海上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框架范围内进行了“反卫星试验”,证明了反卫星武
的有效性。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灾难,美国与俄罗“禁止太空军事化”条约,希望能够以此对各主要军事强国产生约束力。随后,美国、共和国、俄罗斯等主要国家也先后提出了“禁止太空军备竞赛”的提议,希望以此保证太空环境,避免引不可收拾的军备竞赛。
“中日战争”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太空军事系统都极为脆弱。
是否需要限制太空军备竞赛?
战后,美国、共和国、俄罗斯、欧盟最先在此问题上展开磋商,希望能够达成一份对所有国家都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只是在实力不对等、国家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很难在国际范围内达成类似条约。
除了这3个显而易见的特点之外,“中日战争”还有很多值得重视的地方。
共和国空军对的全面战略轰炸就非常值得关注。“战略轰炸”不是什么新玩意,杜黑提出“制空论”之后,“战略轰炸”受到各主要空中强国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冷战期间的几场地区与局部战争中,“战略轰炸”仍然是击败敌人的主要手段,只是受国际环境的影响,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打击对象变成了敌人的军事基础设施,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平民伤亡。
“中日战争”中,共和国空军对日战略轰炸不再局限于军事目标。
按照共和公布的相关数据,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之外,其他所有国家基础设施都是战略轰炸的打击对象。更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战略轰炸的打击效率,网络化指挥体系改变了战略轰炸的基本方式。以往,战略轰炸往往需要由航程与载弹量都非常巨大的轰炸机,而共和国空军的主力不是轰炸机,而是战术战斗机。
总体来说,“中日战争”是一场“不对战争”。
为主动进攻的一方,共和国拥有远超过日本的军事实力,掌握主动权之后,仅仅用1天就打垮了日本的国家防卫力量,使日本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与以往的任何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相比,“信息化作战能力”、“空中力量”、“战略打击能力”、“制海能力”得到了更加彻底的体现,“地面作战能力”更加边缘化。虽然共和国在攻占琉球群岛的作战行动中表现出色,但是地面战斗取胜的关键是制空权与制海权。
用杜奇威的话,“中日战争”彻底展现出了“系统作战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技类兵器全面普及,拥有“系统优势”的一方能够轻而易举的击败对手。处于劣势的一方即便拥有几种先进武器,在没有形成“系统作战能力”的情况下,仍然无法扭转局势,只能被动挨打。
这一变化,只能导致“强国愈强、弱国愈弱”的结果。
只有国力强大的大国,才能建立完善的军事系统,弱国很难在强国面前获得优势。
这是“中日战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最显著的影响。
当越来越多的弱小国家现自己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不堪一击的时候,只能被迫选择与某个强国结盟,依靠强国帮助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