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七 半岛硝烟 第一百零三章 有惊无险(第1/3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百五十米!”

    荣康健向操作潜艇的士官点了点头,回头朝杜兴华看去。

    “保持深度,航向315,航速。”杜兴华站起身来,“释放导航器,把激光扫描图像显示在主屏幕上,密切注意温度与海流的变化情况。”

    一艘形似鱼雷、拖着光纤导线与铜芯导线的“微型无人潜水器”从“刺豚”号指挥台围壳右侧的发射管内驶入深海,以6节的速度航行到潜艇前方350米处才将降低到。几道幽蓝色光束从潜水器首部射出,反复扫描周围海底地形;潜水器上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海流传感器同时启动,持续不断的搜集周围的水文信息;信息先由潜水器上的中央处理器编码,然后通过光纤导线传回潜艇。

    经潜艇的中央计算机处理后,复杂的电子信号转变成可以阅读的文字与图片信息。

    杜兴华一声不吭的盯着火控台面上的几个屏幕。

    吐喇海峡水下通道所有情况都在他的脑海中,只是杜兴华也不能保证潜艇能有惊无险的通过这条长达数十海里的“水下走廊”。

    荣康健走了过来,朝主屏幕看了一眼。

    “导航器”实际是用电力推进的小型潜水器。通过铜芯导线,潜艇为潜水器的推进系统与探测系统提供所需的电力。潜水器配备的“深海激光探测”系统通过发射在海水中穿透能力最强、最不易衰减地蓝色激光,接收海底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激光确定海底地形;利用各种传感器搜集水温、水压、水流等信息,为潜艇提供导航数据。这套设备的最大用处是绘制海底地形,开辟水下航道。因为“刺豚”号在此之前执行了开辟水下航道的任务,所以配备了相关设备。

    与“回声探测设备相比”,以激光作为探测手段的“导航器”更加先进。

    因为激光不会发出噪音。所以不会“惊动”海地声纳网。最大地问题是。光线在海水中地衰减速度很快。即便是穿透能力最强地蓝色激光。也最多传递数十米。作用距离远不如低频声波。

    杜兴华与荣康健都知道这个问题。也知道可能遇到地危险。

    因为探测范围相当有限。所以潜艇很有可能跟在导航器地后面走进“死胡同”。比起仅有数米长地导航器来说。长度接近1米地潜艇地回旋半径一般在500米以上。即便技术非常好地艇长。也需要300米地转向空间。在狭窄地“水下走廊”里。几乎不可能获得足够地转向空间。到时候。潜艇必须倒车。产生“难以忍受”地巨大噪音。

    转向还是小问题。如果行踪暴露。遭到攻击。潜艇将在劫难逃。

    “艇长。十五秒后到达第一转向点。”

    “保持深度与速度。依照导航信息航行。”杜兴华长出口气。对荣康健说道。“让官兵进入战斗岗位。如果行踪暴露。我们就得全速突围。”

    荣康健点了点头,给各个部门下达了战备命令。

    “五、四、三、二、一……”

    “三分之一左舵,新航向305,深度450,速度4。”

    “刺豚”号稍微倾斜一点,如同太极高手一样,非常柔顺的完成了转向机动。

    航向改直后,指挥中心亮起了红色灯光。

    杜兴华抬头看了一眼,随即朝周围的几名军官与士官看去。荣康健在火控台面上操作一番,将潜艇地自噪音数据显示在了左上角的小屏幕上。从此时开始,“刺豚”号进入日本海底声纳网的探测范围。

    84。

    杜兴华朝搭档看了一眼,“刺豚”号的静音性能确实不是吹出来的。

    当初“剑鱼”号将“安静航行”噪音降到90贝以下,让其他潜艇“黯然失色”。“刺豚”更上一层楼,时的噪音仅仅只有84贝!

    84贝与89分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